美國
施工前打“811”查線
美國也曾經飽嘗野蠻施工損壞“生命線”的惡果。統計數據顯示,近20年來,全美地下管線系統損壞事故中,有三成以上是因挖掘不當造成的。美國管道與危險品安全管理局因而痛下決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勵所有相關機構自發合作,減少破壞性事故。為此,美國各州都成立了相應的一呼通中心,為兩者搭建溝通平臺。預防挖掘事故的首要措施在于,施工方與一呼通中心取得聯系,這樣雙方都能充分了解挖掘地的相關情況。
近兩年來,管理局簡化了一呼通中心的聯系流程,管線挖掘者只需撥打811專線,便會自動轉接到相應地區的一呼通中心。目前,管理局正在維吉尼亞州試運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進一步提高一呼通中心的通信質量。
美國法律規定,由于無法避免管道通過居住區,如家用天然氣和車輛加油站等,所以所有天然氣和電纜布設位置,必須詳細報告給政府相關機構。美國對人為因素造成的事故處罰也相當嚴厲。
1999年6月10日,美國西雅圖郊外的奧林匹克公司煉油廠的油氣管道發生爆炸,不僅污染了水源,還造成正在附近嬉戲的3個青年死亡。經過調查,2002年12月,西雅圖刑事法庭對奧林匹克公司處以1.12億美元的罰金,創下了歷史紀錄。
日本
危險品管線周邊嚴禁施工
日本對地下管線的管理相當嚴格。以丙烯這個被列入一等危險品的化學氣體為例,從管理到運輸涉及七項法律法規。
與此同時,包括丙烯在內的一些危險品地下保存管道,按照規定必須埋在地下至少1.2米深處。距管道約0.5米的范圍內原則上禁止施工,如果必須施工時,則要對地下管道所在位置進行清晰標示,并做好防備措施。
另外,日本很早就開始建造地下綜合管廊,1963年就專門制定了《共同溝法》。共同溝其實就是一種地下隧道,它猶如一個大口袋,將各種公用管線收入袋中,同時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的通道。有了它,不用挖掘道路就可以對管廊內的各種管網進行檢修和鋪設。
加拿大
靠近化工廠不能建住宅
南京爆炸的地點靠近密集居民區也引起了質疑。自1984年印度博帕爾化工廠泄漏事件后,各國對早已建成且無法搬遷的化工設施周圍興建居民區、工業區,有嚴格的限制。以加拿大為例,不同的地塊用途各異,工業用地只能用來建廠房,危險行業用地才能用來建危險品倉庫、工廠,而非住宅用地決不能用于建住宅。地塊用途的改變要經過綜合評估、議會表決等復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