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12月1日訊(記者 李兆輝)12月1日,濟南市規劃局對商埠區內中山公園東地塊規劃的百年老建筑的保護問題作出回應:規劃已明確要求保留市中區登記文保單位——張采丞宅及特色風貌建筑——緯三路59號建筑,而其余建筑因不具有特色風貌和歷史價值,所以在規劃中未提出保護要求。濟南市人大代表梁凡認為,保護濟南尤其是商埠區內有價值的老建筑,實際上是保護濟南的城市之魂、城市之根。
11月27日,一組關于山東濟南緯四路西側百年古建筑被挖成“孤島”的照片被各大媒體轉載,同時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該組圖片說明介紹:“26日,山東省濟南市緯四路西側,一座百年歷史的樓房拆去了屋頂,只剩四面墻體,在鋼架的支持下,被架在6米高的鋼架平臺上。另外一座剛剛修復好的百年老建筑四周被挖空,老建筑在一個4米高的土堆上,成為一個‘孤島’”。
與此同時,該組圖片及圖片說明將先拆后建、平移老建筑的責任直指濟南市規劃局公布的《濟南商埠風貌區保護與復興城市設計》,稱:“該片區的老建筑又將按照原樣重建,老石樓所在位置影響整體規劃美觀,只好架空后向東平移30米。在2012年初該片區拆遷時,該片區有多座百年老建筑被拆除,按照《濟南商埠風貌區保護與復興城市設計》規劃方案,曾經被拆除的15棟老建筑將按照原樣重建。”
29日晚,濟南市市中區文化局對該組圖片做出了回應。市中區文化館副館長李涌說,經過派人現場查勘發現,該組圖片描述的內容與張采丞宅的保護狀況不符,屬于虛假信息,而且未經文物保護部門核實。
在此之前,11月28日,濟南市規劃局也派人到上述圖片所提及的現場進行勘查,于12月1日作出回應,并向社會公布了勘查結果。
濟南市規劃局表示,該局于2011年至2013年組織編制了《商埠風貌區保護與復興城市設計》、《商埠區保護與復興策略研究》,在中山公園東地塊(商埠風貌區的一部分:東至緯三路、西至緯四路、北至經三路、南至經四路)規劃中,明確要求保留市中區登記文保單位——張采丞宅及特色風貌建筑——緯三路59號建筑,其余建筑因不具有特色風貌和歷史價值,且建筑年久失修、破敗不堪,規劃中未提出保護要求。
據了解,濟南市規劃局之所以只提出對上述兩處老建筑進行保護,是因為地塊內原建筑以居民住宅為主,除張采丞宅和緯三路59號建筑外,其余建筑較為破敗、房屋質量較差,由于居民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建筑之間的風貌也極不協調,居住環境較差。
另外,在這個商埠區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還有11個地塊被列入需要保護的街坊名單。濟南市規劃局要求,不對街坊周邊道路進行拓寬;保護各地塊內的街巷肌理、文保單位和風貌建筑,傳承商埠區傳統布局模式;嚴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及建筑風貌,傳承商埠建筑風格特色,加強與保留建筑風貌的協調,在此基礎上,對街坊進行整治改造以改善環境、復興老商埠活力。
濟南市人大代表梁凡在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時說,濟南老商埠區內集中了大量有歷史文化和特色風貌的老建筑,他們有的雖然不是文物,但卻代表了一個時期的建筑特色,有較大的保護意義。而且,濟南城市建設的推進,使得很多老建筑在缺乏立法保護和頂層設計、規劃的情況下消失了,所以保護濟南老建筑尤其是商埠區老建筑迫在眉睫。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保護有價值的老建筑,實際上就是保護濟南的文化、歷史,保護城市之魂,城市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