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2月1日訊(記者 尹海洋 馬俊驥)在“濟聊一體化”的規劃藍圖中,信息一體發展被著重提出,其中濟南聊城統一區號被看作是打破區域界限、抱團發展的破題之舉。對此,專家認為,統一區號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難度,兩地運營商需并網升級。但信息一體化的全面實現,需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行政、經濟、公共事業服務等多方面信息的共享。
統一區號是城市間最直觀的“融合”,也是個民生工程
“統一區號是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是兩市融合的表現。”省政協委員、山東建筑大學傳播學教授鄧相超說,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建設中,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隔閡和壁壘將逐步被淡化,統一區號是最直觀的“融合”。
“濟萊、濟聊都提出了統一區號,區號統一后,居民通話沒有漫游費,全部按市話收費,所以這也是個民生工程。”鄧相超說,三市使用同一區號,不僅有利于雙城居民的交流,增強一體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能夠增進人口的流動和轉移。
信息一體化需要統一通信資費,可借鑒武漢經濟圈經驗
此外,鄧相超認為,無論是從推進區域一體化建設,還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長遠發展看,統一區號都有利于擴大經濟圈的影響力。
鄧相超說,除了區號統一,在信息一體化中要力求實現資費的統一。“武漢經濟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在通信方面實行統一資費,圈內的9個城市取消長途費、漫游費,這對經濟和社會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值得濟南和聊城借鑒。”鄧相超說。
區號統一技術層面沒有難度,需處理好運營商的利益關系
“區號統一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難度,兩地運營商只需并網升級就能夠實現。”濟南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副教授陳貞祥說,運營商需要對不同地市的電話號碼進行區分,避免重號問題出現。
“需要我們特備注意的是,區號的統一意味著運營商利潤的降低,因此推動區號統一需要處理好移動運營商的利益關系。”陳貞祥說,早在2009年,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就對區號進行了統一,這是全國首個不同地市之間的通信統一。“現在能夠看到,區號統一對三市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陳貞祥說。
信息一體化不能止步于統一區號,還要實現多方面的統一
“但信息一體化不能止步于統一區號。”陳貞祥認為,在信息一體化發展中,區號統一只是一部分,還要實現行政、經濟、公共事業服務等方面的統一。“信息網絡是個大概念,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一體化發展把行政信息服務平臺統一起來,市民辦事不用兩地跑;銀行異地取款不用收取手續費;兩地公交、醫保等信息聯網,可以同步使用。”
陳貞祥說,信息化是城市的神經,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在推動信息一體化發展中,需要打破現有的利益關系,更多的讓利于民,讓利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