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在地月轉移軌道飛行約5天,近月制動被月球捕獲,進入100公里環月圓軌道。飛行約4天后,變軌進入15公里×100公里橢圓軌道;再飛行約4天后,從高度約15公里的近月點開始著陸。——嫦娥三號任務官方微博
三極管助“嫦娥”傳信
“我們這次為‘嫦娥三號’提供的產品主要是三極管,數量大概有幾百只……”濟南市半導體元件實驗所(以下簡稱濟南半導體所)技術部部長李東華昨天接受山東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極管是航天器各個部件中電路板的核心元器件之一,濟南半導體所的產品作為配件供應給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及企業,最終主要應用于信號處理系統的信號控制。
這已不是濟南半導體所首次為國內重要上天航天器提供產品支持,從1999年發射升空的“神舟一號”到今年6月份發射升空的“神舟十號”,每一次都有濟南半導體所產品的身影。以最近的“神舟十號”來說,濟南半導體所就提供了約3萬只二極管和三極管。“神舟十號上天,從地面信號傳輸到艙內外各種電源處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能找到這些元器件的身影。”李東華說,當時這些元器件就像“神舟十號”的神經節,正是靠著這些元器件的控制,電源處理和信號處理才能順利實現。和“神舟十號”相比,此次“嫦娥三號”需要的三極管產品相對較少,但產品性能卻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更小,更輕便”。
隔熱“外衣”用上山東制造
除三極管外,記者還從其他渠道獲悉,曾為神舟八、九、十號飛船提供返回艙保溫隔熱材料的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泉集團)相關產品再次出現在“嫦娥三號”上。
圣泉集團此前提供的保溫隔熱材料主要是酚醛空心微球,航天器返回艙表面的燒蝕防熱材料加入酚醛空心微球后,可以有效地隔絕返回艙與大氣層劇烈摩擦后產生的巨大熱量,阻止熱量進入返回艙內部,從而保證返回艙的安全和設備儀器的正常運轉,形象地說,就像給其穿上了一件保溫隔熱的“外衣”。
圣泉集團工作人員此前接受山東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技術經過了若干年的研發之后才推出,在“神舟八號”上的應用是首次用在航天器上,經過最近幾年的改進,相關產品重量更輕了,保溫隔熱的性能也有所提升。 記者 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