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人民商場遭遇“年檢門” 臨吊銷營業執照風險
經濟導報記者 王延鋒
作為濟南曾經的“五朵金花”之一,濟南人民商場正面臨一場年檢風波。
經濟導報記者5日從山東省工商局獲悉,在其進行的2012年企業年檢公示中,濟南人民商場位列“未檢企業公示名單”。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企業年度檢驗辦法》,逾期未年檢企業在經公示60日后,仍未年檢者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6日,導報記者前往濟南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濟南人民商場”)采訪其未年檢原因,該公司辦公室主任以不在單位為由未接受采訪。
導報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濟南人民商場未年檢的原因是消防安全設施未能達到要求。至于其會否被吊銷營業執照的懸念,將被延期至明年6月30日揭曉。
關聯三公司均未年檢
“濟南人民商場怎么沒有通過年檢,是什么情況?”5日,權證投資者劉先生給導報記者來電詢問。他是濟南人民商場的小股東,看到其未年檢的消息很是心驚。
根據《企業年度檢驗辦法》,企業應在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年檢,有正當理由的可經申請批準后延期30日。但如今已至12月,濟南人民商場卻出現在山東省工商局公布的“未檢企業公示”名單中。
導報記者注意到,除濟南人民商場外,與其有關聯的山東儒商服飾有限公司(下稱“儒商服飾”)、山東振華濟南人民百貨有限公司(下稱“振華濟南百貨”)均未通過年檢。
導報記者查閱到,在濟南人民商場目前的股權構架中,振華濟南百貨持股50.7%位列第一大股東;公司第二大股東是濟南市國資委,持股17.75%;像劉先生一樣的公眾股東持股比例為26.25%;剩余5.3%的股份由其他法人股東持有。
儒商服飾也與濟南人民商場關系密切,其與振華濟南百貨一樣,第一大股東均為煙臺市振華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煙臺振華集團”),法人代表與振華濟南百貨同為劉躍華。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儒商服飾掌管著濟南人民商場所有的羽絨服專柜及省內多個羽絨服專賣店。
那么,這3家企業為何沒有通過年檢?導報記者6日來到濟南人民商場,其辦公室負責人張先生不在公司。導報記者表示可以等待其回到公司,但工作人員與張電話聯系時,張表示不能趕回公司,并拒絕了與導報記者通電話的要求。
濟南人民商場一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公司未通過年檢與商場內的消防安全有關。導報記者隨后在山東省工商局得到證實,濟南人民商場及其關聯公司未通過年檢,是出于公眾聚集場所安全原因,更具體來說就是消防安全的原因。
山東舜興會計師事務所孟經理表示,作為公眾聚集場所,大型商場企業在年檢時需要提交消防部門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否則將無法通過年檢。濟南人民商場未能通過年檢,或許是這個原因。
緩期一年吊銷執照
未年檢,對企業而言非同小可。
《企業年度檢驗辦法》規定,公司在規定期限未年檢,將被處以罰款并被責令限期年檢。在責令限期內仍未年檢的,將予以公告。公告發布之日起60日內仍未接受年檢的,將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如今,濟南人民商場、儒商服飾、振華濟南百貨均未通過年檢,且已被公示,會不會被吊銷營業執照?
山東省工商局工作人員對導報記者表示,在往年,企業未通過年檢確實會被吊銷營業執照,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今年5月份,山東省工商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發揮職能優化市場環境的意見》。這份被稱為山東“工商30條”的文件要求,“慎用吊銷企業營業執照處罰手段”,對一年未參加年檢且無其他違法記錄的企業,可暫不吊銷營業執照。“就是說延期一年,到明年6月30日還未通過年檢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山東“工商30條”,讓濟南人民商場的營業執照暫時無憂,這使劉先生松了一口氣,但其經營情況依然讓他擔心不已。
經營之憂
作為泉城商業界曾經的“五朵金花”之一,濟南人民商場曾經鼎盛一時。但進入新世紀以來,濟南人民商場逐漸走向下坡路。2008年,各方就濟南人民商場的重組掀起一場爭奪戰。
當時,濟南人民商場第一大股東濟南市國資委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36%的股權,有消息稱煙臺振華集團將拿下這部分股權。但這次掛牌轉讓引起了國內商業大鱷大商集團的不滿。因為掛牌前,大商集團已經與濟南市國資委簽署協議,將重組濟南人民商場。大商集團因此將濟南市國資委告上法庭。
隨后,濟南市國資委掛牌轉讓36%股權事宜擱淺。但煙臺振華集團依然在2011年以債轉股模式成功入主濟南人民商場,濟南市國資委相應降至公司第二大股東。
煙臺振華集團入主后,為濟南人民商場的改造升級投了大量資金,使其業態得到很大提升。但升級的同時,周圍的商業形態變化更大,無論是與之緊鄰的萬達廣場還是附近的泉城路南商圈,在業態豐富度及檔次上都顯得更高。因此,濟南人民商場的升級并未帶來更多的消費者。
就在6日,一年一度的濟南人民商場羽博會開幕,這曾是最受濟南市民熱捧的羽絨服專賣活動。但是,導報記者在商場內看到,除了羽絨服專柜所在樓層有一些不溫不火的客流外,其他樓層都冷冷清清,很少看到消費者光顧。一名沖著羽博會而來的顧客坦言,“已經很久不來人民商場了,連羽絨服專柜在幾層都搞不清楚了。”這樣的話語代表了一些消費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