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想過自殺
不支持黃靜的,還有她的前夫,他甚至以離婚相要挾。面對一個不愿意與自己一同承擔重擔的男人,黃靜毅然選擇與其分手,“那段日子,我甚至好幾次想過自殺”,黃靜說,“但是后來覺得,一走了之也不行,因為還有孩子,告訴自己一定要站起來,硬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她對自己說,地球是轉動的,人不可能一直處在倒霉的低谷,只要堅持,總會迎來人生的高峰。
“我覺得我挺堅強的。”黃靜笑著后仰了下身子。看著這樣的笑容,很難想象堅強的黃靜也曾想過放棄,她說:“當一個女人四處向人求助的時候,沒有人幫你,那么你是選擇放棄,還是選擇自己站起來?我選擇了自己站起來。”
“他們一直反對我做這個事情,至今還反對”,父親曾對她說,“你愿意當苦行僧,我們也沒辦法”。提起父母,黃靜說,“或許等到他們需要人24小時陪護的時候,就能理解我現在做的事情了。”黃靜吃住都在老年公寓,把所有的愛和時間都給了公寓里的老人, “覺得虧欠父母嗎?”黃靜答了句“有”,就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有的時候母親不理解我,我很生氣,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無所謂,但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我很傷心。”黃靜把眼鏡摘下來,擦了擦眼淚,“但是仔細想想,也不能怪父母,他們也是心疼我。以前在濟南工作,可以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兩天都守在母親身邊,現在回來了,本來希望離父母近一點,可是一頭扎進工作中,反而陪父母的時間更少了。”黃靜再次哽咽,沉默了良久。
兩年多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黃靜介紹,現在所謂的“以醫代養”的敬老院,并不是真正意義的“以醫代養”,它們多是與醫院很近,一墻之隔,“我覺得這樣算不上‘以醫代養’,只是當老人身體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就醫。真正的“以醫代養”應該把“醫”融入到“養”當中去,穿上白大褂, 是醫生,拿起笤帚,就是清潔工。”這些工作,黃靜都能做,她真正實現了“以醫代養”。
“以前還回家住,現在回家住就覺得不放心,睡不踏實。”有一次,88歲的于素潔老人半夜摔倒了,熟睡中的黃靜聽到動靜一下子就醒了,迅速判斷出聲音是從哪里傳來的,立馬穿上衣服爬起來,奔向摔倒的老人。有時候,老人半夜睡不著,就想找黃靜陪她說說話。黃靜從被窩里爬出來,跟老人在床上面對面盤膝坐著,聊一整晚。老年公寓的一位護工說,自她來到這個公寓,就沒見黃靜睡過一個囫圇覺。有時候黃靜回來晚了,老人們都能按時吃飯,黃靜卻吃不上飯。這時,于素潔老人就會找到做飯師傅,說:“趕緊給我孫女做飯。”
76歲的宋玉芬老人入住公寓時患有腦梗、高血壓,最嚴重的是骶尾部的褥瘡,指頭伸進去能摸到骨頭,異動都聽到骨頭的響聲。本應送到醫院治療的老人情況很不樂觀,醫院也沒有辦法,宋玉芬的女兒央求黃靜留下母親。望著痛苦不堪的老人,黃靜決定將她留下,并用自創的方法為老人治療褥瘡,癥狀慢慢緩解。有一天,老人對黃靜說,你是如來佛,你救了我的命。
黃靜說,最開心的時候是看到員工能主動為老人做事。有一次,一位老人突然對黃靜說,“我的褲子不掉了”,摸不著頭腦的黃靜問了同事才知道,公寓的一名職員看到老人的腰帶松了,就從家里拿來了松緊帶,給老人縫上。“知道員工發自內心的幫助老人后,我特別高興。”黃靜高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