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月15日訊 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11名旁聽代表產生了,今天他們將領到出席證。即將上會旁聽的前夕,他們在忙些什么?又準備帶著哪些聲音上會?
辛安 倆建議與霧霾有關 禁鞭炮查野渣土車
辛安是第二次旁聽省政協全會了,他淡定了很多。“我今年的主題只有一個,怎么減少霧霾的發生。”
辛安減少霧霾的第一個建議是由限制燃放鞭炮過渡到全面禁止燃放鞭炮。“參加民聲連線建言的時候,我是提議限制燃放鞭炮,每天限定一定時間、限制鞭炮的個頭等等;最近又思考了一下,還是應該過渡到禁止燃放,起碼能讓春節期間的天氣好一些。”
“濟南市已經對渣土車納入準入管理,這些渣土車一般都有封閉設施,且安裝GPS,這些渣土車對霧霾的貢獻不大。”辛安說需要嚴管的渣土車是“野車”,沒有納入到統一管理中,車廂沒有封閉也沒有安裝GPS。“這些車揚塵很厲害,不能允許進入濟南。”
陳永志 遇到問題別“失聲” 讓官微真正溝通民意
去年省政府要求全省17地市政務機關都要開通政務微博,和網友及市民有效溝通。而且微博現如今又是網絡信息聚集中心,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在微博上迅速傳播。因此,政務部門開通微博,加強與網友的互動溝通,才能及時解決問題。
陳永志說:“我一直在關注各政務部門的官方微博,也會和電力、水務、交警、教育等部門互動交流,有些部門回復較為及時,有些因為工作作風問題不能及時結辦。而且很多部門遇到與自己相關的問題就會‘失聲’或推諉。所以我想提交有關政務微博的建議。”
權威 想說說古建筑保護 反映私立幼兒園貴
自從公開了旁聽代表資格,權威一下就忙碌起來。“已經有兩個群眾找到了我,一個想讓我反映一下濟南古建筑保護的事; 還有一個青島的老師,希望反映私立幼兒園太貴的事。”權威說,作為兩次政協全會的旁聽代表,他稍微有一點心里“有底兒”的感覺。
昨天,權威接到了兩位群眾的反映,一個希望他反映濟南老建筑保護刻不容緩,“濟南的不少古建筑已被夷為平地,看著很痛心。”青島的一位老師找他反映了6件事,小學老師評職稱難,尤其是副科老師更難; 還有就是幼兒園,尤其是私立的,“學費”太貴,希望他提建議:讓私立園價格降下來。
朱玉鵬 山東新農村建設可否設“省市直轄村”
“山東作為農業大省,農村和農民的發展處在一個刻不容緩位置上,提高農村的全面建設和農村村民的生活也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工作”,為此,朱玉鵬提出關于建設新型農村的一種方向即建設“直轄村”。
直轄村是一個類似于直轄市的概念,即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推動村的發展。在朱玉鵬的建議中,直轄村的直轄僅僅是經濟和發展上的直轄,并不超越行政范圍。在直轄村里,城市的優秀資源逐漸扶持到農村,城里人到農村去買房居住,到農村去工作上班,通過直轄的方式建立起一種城里人可以去居住工作的農村新型社區。
朱玉鵬一口氣為自己夢想中的“直轄村”列舉了十多條意義。在他看來,如果山東能成為全國首個提出并設立直轄村的省,不僅僅會帶動周邊的省份甚至可以使農村的發展格局發生變化,將把中國的農村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
王和新 下黃河拍溺水現場 建議完善立法追責
王和新今年是第二次參與省政協全會旁聽,兩年來,他一直在關注黃河溺水事故的發生。每年夏天,身處濟南章丘黃河鄉的他,總能聽到溺水身亡的悲劇一遍遍發生。這兩年中,他自己身上綁上繩子,跳到黃河水中演示溺水事故的發生,講解如何采取措施自救和急救。明天,他將把自己的防溺水事故建議帶到大會上去,與委員交流。
王和新建議,人大要對防止青少年溺水立法,只要發生悲劇,相關責任人就要被追責。相關部門要對危險水域實施屬地管理,對那些人為的挖土取沙造成的深坑,要誰受益誰負責;在危險水域設置警示標志;只要發生悲劇就要追究屬地領導的責任。
胡立華 建工藝美術博物館讓藝人有個“會客廳”
“我自己是下崗女工,再創業后從事工藝品開發、銷售工作。多年來,我發現,濟南在工藝美術品研發方面歷史悠久,同時,山東民間手工藝品品種也十分豐富。”但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這種手藝和工藝品樣式已逐步淡出人們視線。另外,雖然有很多人愿意學習各種手工藝品的制作方法,但制作好的手工藝品卻缺乏展示平臺。“我們辛苦做出來了,卻沒有人來看,沒有人知道,這樣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胡立華說。因此,她建議,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希望政府部門能在濟南建立一個工藝美術博物館,把全省各地的民間手工藝品集中展示,吸引更多的人來洽談貿易,另外也能傳播傳統文化。
相榮濤 讓城里娃下鄉生活才能愛上學不浪費
相榮濤是今年新獲選的旁聽代表,他關注的也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如今我們很多85后、90后的獨生子女都成了家長,他們本身因為獨生子女的身份,在教育上面臨一些問題,如今再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擔心有些負面影響。”
相榮濤建議,“在小學設一門課,人生觀教育可以一周一節課;重要的應該讓城里的孩子到農村是參加社會實踐。”相榮濤說,哪怕一個月一次或者一個季度一次鍛煉洗禮,讓城里孩子了解糧食是怎么來的,才會真正做到不浪費。看看農村孩子上學艱辛,才會珍惜學習機會。
孫愛偉 關注糧食儲備問題建議增強應急保障
“因為我常年從事食品進出口工作,所以對食品安全一直很關注。去年提了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今年更關注糧食儲備問題。”孫愛偉說。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80年代,家家戶戶都有儲存糧食的習慣,都有瓷缸、木桶等器皿,但現在,大家都是現買現吃,很少有人再儲備糧食。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會儲存糧食,稍不留神造成糧食發霉就造成浪費。
同時,糧食安全是國家保障五大安全之一,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據了解,國家現有的糧食如果不繼續生產種植,也就夠國人吃兩個月的。暫且不說遭遇災難或者戰爭,就是正常使用,如果不提前進行有效儲備,做好應急預案,需要時也會出問題。
楊凡 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實現名師跨校交流
楊凡告訴記者,他曾經當過老師,所以多年來一直對教育問題十分關注。在他看來,現在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大都是劃片招生,但仍存在“擇校熱”的問題。因此,楊凡建議,教育部門要合理配置教師隊伍,全省各地均要實現名師跨校交流,同時政府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對非熱點學校的老師從待遇、職稱評審等多方面都要有所傾斜。
徐莉 加大孔子文化產品開發推廣傳播應用
“我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平時就是與書籍打交道,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在曲阜專門抽時間考察了孔子研究院,還說要把有關論語的兩本書帶回去仔細看看,所以,我就就想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建議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孔子文化產品的開發、推廣、傳播、應用。”徐莉說。她告訴記者,作為孔孟之鄉,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切實發揮好孔子和儒家思想在以德治國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劉學方 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期盼教育方式轉變
“省領導提出我們要從‘山東制造’向‘山東創造’轉變,這需要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要有創造精神。”劉學方說,可是縱觀我們的義務教育,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欠缺。劉學方說,我們目前的中小學教育方法必須改變,這是基礎。他打算把這個想法跟委員聊聊,讓自己的意見爭取能進入委員提案,直達教育主管部門,這樣才能推動教育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