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石 材加工作坊直 接將廢水排入 河流。 本報記者 陳偉攝
歷城區(qū)趙王河河水被嚴重污染。本報記者陳偉攝
原標題:石材加工“染黑”趙王河 濟南環(huán)保監(jiān)察支隊:立即查證
歷城區(qū)有條河流,相傳開鑿于宋朝,由當時的趙王趙匡胤所修建,建成后取名趙王河。21日,記者在趙王河沿河王家閘、孟家、北辛店等村了解到,由于河流周邊存在不少小型石材加工作坊,趙王河被嚴重污染,周邊村子甚至不敢用河水澆地。
本報記者陳偉實習生范巧巧劉華鋒
白石染成"章丘黑",廢水直接排進河
21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趙王河王家閘村河段,河流寬度不足5米,水質渾濁呈黑色,離著河流還有十余米,就能聞到強烈的酸腐刺鼻氣味。河岸上散落著一些石材下腳料,河邊上有一層很厚的粉塵。記者粗略算了一下,河岸邊不足百米的距離,共有4家石材加工作坊。緊鄰趙王河的一家作坊,工人們正在用大型切割機,將大塊石材進行切割加工。一根百米長、拳頭粗細的塑料管接到河邊,將廢水直接排到河中。
另一家作坊,有的工人正在用一些黑色的化學染料對白色石材進行染色,有的在用大型設備對石材進行吊裝稱重,還有的正在用噴火槍對著石板噴火。
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這些作坊已經存在了數年之久,原來石材來自附近的山體,但后來由于政府加強監(jiān)管,并禁止開山采石,當地石材便少了。如今作坊的大部分石材來自章丘,收購來的石頭泛白色,但是經過作坊的染色加工,石材的顏色便成為烏黑,冒充"章丘黑"出售。
"作坊進貨的石材每方100元左右,算上運費每方價格約110元,但是經過簡單的染色加工,價格就能賣到180元一方,凈賺70元。"該知情人說,加工出來的"章丘黑"銷往全國各地,南到深圳、廣州,北到東北。
村民用河水澆地,農作物大量減產
歷城區(qū)孟家、北辛店、王家閘等村莊,村民大都用趙王河的河水澆地,自從河水被污染后,村子里農作物的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
北辛店一位王姓村民告訴記者,趙王河的河水流到村子西邊的一個大池塘里,村民直接從池塘引水灌溉。后來趙王河被污染了,河水變得惡臭,村子里便購買北側的黃河水進行灌溉,后來村子不再購買黃河水了,村民便再次從趙王河里引水。
"由于水質不好,莊稼的收成受到很大影響,一般減產能達到30%以上,最嚴重的時候,有的莊稼甚至絕收了。"王姓村民說。
該村民介紹,這些石材加工作坊,白天一般很少加工制作石料,但是到了晚上,機器全都開動起來,老遠就能聽見。"他們將染色的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導致河水越來越臟,水質也越來越壞。"
據村民介紹,相傳趙王河是由趙匡胤所修建,最初河道很寬,幾乎和小清河一樣,但是后來由于歷史變遷,河道越來越窄,但是水質一直挺好。河水被污染,也就是近兩三年的事。
雖然環(huán)保、國土等部門多次檢查,但是風頭過后加工作坊照樣開工,河水也一直被污染。
趙王河綜合整治已納入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
歷城區(qū)環(huán)保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小作坊的做法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屬于取締之列。濟南市環(huán)保檢查支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盡快組織人員去現場調查了解。
濟南市環(huán)保局水資源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解先生介紹,趙王河沿岸工業(yè)企業(yè)排污問題,歷城區(qū)政府作為具體監(jiān)管單位在2013年集中處理過,但現在也不排除工廠排污死灰復燃。他們也會再具體調查,一經發(fā)現,就會協(xié)調相關部門進行驅離。
解先生還表示,趙王河的污染問題,最主要的還是生活垃圾污染。目前,趙王河的系統(tǒng)綜合整治已經納入2013-2015年度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需要根據華山片區(qū)的整體改造情況,分階段解決趙王河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