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海峰 王新蕾 報道
本報濟南訊 4月17日,在鄒平縣孫鎮馮家村東的麥田里,村支部書記林維圣捻著幾根麥苗告訴記者,現在看苗情轉化比去年好,如果沒有大的災害,畝產550公斤問題不大。
馮家村2600多畝地,全部種的是小麥良種,該村距離黃河灌區有20公里,這兩年經過清淤,水澆條件還不錯,而今年春灌動手比去年幾乎早了一個月。林維圣說,主要是去冬天旱,一些農民比較著急,加上黃河水供應比較及時,所以開凍后村里一號召大家就動起來了,3月底前全村就基本澆了一遍,眼下麥子很快到孕穗抽穗期,用水量會比較大,再過兩天一些農戶可能要澆第二遍。
據省水文部門統計,今年以來到4月2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29.2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50%,較去年同期偏少34%。3月1日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2.4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68%,較去年同期偏少45%。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51.5萬畝在田作物受旱,近10萬人出現因旱臨時性飲水困難,對部分地區特別是一些山旱田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
為確保農村飲水、城鄉供水和糧食生產安全,我省爭取2000萬元抗旱財政資金,目前已全部撥付到旱情嚴重的市縣。據統計,今年全省引蓄黃河水38.31億立方米,為沿黃農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保障。全省投入抗旱勞力332.28萬人,開動機電井36.7萬眼、泵站3001處、完成抗旱澆地面積4406萬畝。各地還通過拉水送水等各種應急措施,解決了10.83萬群眾和1.98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經過前期努力,目前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整體情況是有旱情、無旱災,奪取夏糧豐收大有希望。
根據省統計局4月22日發布的我省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全省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小麥播種面積5610.25萬畝,比上年增加100.35萬畝,增長1.8%,自2008年以來連續7年增加,當前小麥苗情轉化順利。
但記者從省農業廳了解到,當前受干旱影響的部分地區小麥已提前抽穗,隨著小麥陸續進入灌漿期,需水量加大。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底前全省降雨較常年偏少,下一步抗旱保麥形勢仍很嚴峻。
省水利廳廳長王藝華表示,省防總已做好適時啟動抗旱預案和應急響應的準備。下一步將圍繞春灌和城鄉用水,有針對性搞好應急工程建設。平原區通過新打機井、修復舊井,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沿黃地區及時對渠首、渠道清淤治理,提高輸水能力。山丘區通過發展或修復山塘、水池、水窖等小微型集雨蓄水工程,提高抗旱水源保證。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搞好水資源統一配置,把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千方百計增加應急抗旱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