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厲打擊向企業索賄受賄
本報記者 馬云云
近日,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出臺《服務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見》,圍繞中央、省委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檢察職能,提出了30條具體服務措施。
要平等保護
非公企業發展
針對非公有制企業尤其小微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檢察機關將加強對這類企業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加大力度打擊涉及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刑事犯罪,嚴肅查辦國家工作人員在項目審批、證照核發、稅收征管等環節,向企業索賄受賄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企業重大損失的職務犯罪,優化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
省檢察院相關人士介紹,國家工作人員在項目審批、證照核發、稅收征管等環節給非公有制企業設置障礙,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我省提出要創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對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司法保護,激發它們的活力十分必要。
此外,檢察機關將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權益的法律保護,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破壞環境
除了判刑還要賠償
檢察機關將加強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司法保護,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堅決查辦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背后的國家工作人員索賄受賄、失職瀆職等犯罪。
同時將督促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正確履行生態保護職責,依法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防止以行政罰款代替追究刑事責任等問題。建立破壞生態環境刑事案件類案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和監督糾正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量刑畸輕畸重等問題。
檢察機關將建立健全支持環境公益訴訟的工作機制,對重大破壞生態環境的刑事案件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解釋說,以前對此類案件比較注重刑事處罰,對犯罪分子以打擊為主,而環境資源得不到修復。建立健全支持環境公益訴訟的工作機制,就是說,犯罪分子除了要被判刑,還要根據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承擔賠償責任,以用于修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