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當屹立百年的濟南老火車站(津浦鐵路濟南站)轟然倒塌,鐘樓上精準的機械鐘停止轉動時,與它相隔數百米的膠濟鐵路火車站卻被列入了“保護名單”內,曾經“雙雄對峙”的兩座老建筑只剩下了膠濟鐵路濟南站“孤獨一支”。
2013年6月,山東中鐵濟南旅游廣告集團有限公司在院內花壇翻修時,意外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鋼枕。膠濟鐵路修建之初,全線采用德國鋼枕,此后百年,歷經多次改造,鋼枕蹤跡皆無,沒想到會在離膠濟鐵路陳列館不足百米的地方意外出土。德國原產鋼枕與鋼軌的意外發現,為重現膠濟鐵路原貌片段創造了有利條件。二者有機結合,化為陳列館內一道可以觸摸的人文景觀。(齊魯網記者 滿倩 攝)
德國原產鋼軌和鋼枕(齊魯網記者 滿倩 攝)
膠濟鐵路濟南站,現今已成為膠濟鐵路陳列館,于2013年11月7日開館,陳列館系統地介紹了膠濟鐵路誕生的背景和修建、發展的過程,以及發生在這條鐵路上的傳奇故事。1912年津浦鐵路濟南站建成后,重新改建,1915年竣工,式樣古樸,氣勢恢宏,德式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
齊魯網濟南4月25日訊(記者 滿倩)提起濟南百年老建筑,不得不提濟南老火車站。1992年7月,當屹立百年的濟南老火車站(津浦鐵路濟南站)轟然倒塌,鐘樓上精準的機械鐘停止轉動時,與它相隔數百米的膠濟鐵路火車站卻被列入了“保護名單”內,曾經“雙雄對峙”的兩座老建筑只剩下了膠濟鐵路濟南站“孤獨一支”。
4月25日,記者“組團”走進這座百年老建筑,近距離感觸膠濟鐵路曾經的歷史脈搏。
膠濟鐵路濟南站,現今已成為膠濟鐵路陳列館,于2013年11月7日開館,陳列館系統地介紹了膠濟鐵路誕生的背景和修建、發展的過程,以及發生在這條鐵路上的傳奇故事。
19世紀末,德國加入到西方殖民列強的行列,積極謀求在東亞建立基地和修建鐵路。1897年德國占領青島,次年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據此獲得修建由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的權利。膠濟鐵路始建于公元1899年,時隔五年,1904年,膠濟條路全線通車,成為山東境內首條鐵路,也是中國較早的鐵路。
可以說,膠濟鐵路改變了山東的交通格局,重塑了山東的城市體系,使山東經濟重心由運河兩岸轉向鐵路沿線,沿線城市群快速發展。膠濟鐵路全線共設56個車站。青島、濟南分別作為東西兩端的起止站,其建筑具有鮮明的德式風格,沿線車站注重實用性,規模相對較小,但建筑式樣多具特色,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中,它見證了包括五四運動、濟南開埠、日德青島戰爭等一系列中國近代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鐵路所承載的屈辱與艱辛、所傳承的光榮與夢想。
2012年,濟南鐵路局統籌協調,把在這座建筑內辦公的機構遷出,并邀請山東省博物館的專家參與設計陳列館,確定了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合理布局,科學使用;注重尊重歷史、重現歷史、保護歷史”的設計原則。
現今,館區建筑面積550平方米,分為膠濟鐵路的誕生、膠濟鐵路與近代中國、膠濟鐵路的滄桑歲月、膠濟鐵路的浴火重生、膠濟鐵路的快速發展5個站提,系統地介紹了膠濟鐵路的發展歷程以及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目前,館內有藏品近千件。每一件館藏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例如,提出修筑膠濟鐵路的第一人,德國著名地質、地理學家,近代地質學界先驅李希霍芬,他的傳世巨著《中國》就陳列在館內。這部巨著出版時間跨越35年,全套5卷出現極為罕見。工作人員大海撈針般搜集線索,從東北一位收藏家手中購得3卷,極為難得。
有關這座百年老火車站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它隨歲月流逝靜靜等待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去挖掘、回味。
記者了解到,2013年11月7日,膠濟鐵路陳列館正式開館。今年,陳列館也為廣大“火車迷”們提供了更多的“服務”,即日起,每周三、五的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膠濟鐵路陳列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如果需要講解員講解,則需要組團(15人及以上)預約。濟南市民可撥打預約電話0531-80679708,陳列館的工作人員將會安排講解員,為大家免費講解這段延續了百年的歷史。
原標題:記者探訪濟南“膠濟鐵路陳列館” 每周三五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