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4月28日訊(山東臺 王營)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報道,臨沂市沂水縣的萬名干部走進農家,想方設法解決群眾訴求,用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聽說縣里要召開群眾訴求分析研判直播會,沂水縣東關社區的村民李峰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因為他想通過聯戶干部反映一下家門口道路泥濘、通行不便的問題。
沂水縣沂城街道聯戶干部張光學通過電話把這一訴求反映到了直播會現場:“我在最近入戶的時候吧,有一戶叫李峰的,向我提出一個問題,說他家門口,有個巷子,一下雨存水比較深,還有泥,走路不方便,反應一下,能不能硬化一下。”
接到這一反映后,沂水縣住建局局長劉長德現場作出了答復:“這個地方歸沂城街道辦事處聯系,沂城街道辦事處已經把它列為的第二批的硬化任務,下一步馬上實施!
會場變考場,百姓變考官。打進熱線的每一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問政者必須現場做出答復和承諾,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再交由專門成立的研判團督促職能部門現場給出辦理時間表。
“大會上及時吧給俺解決了,說20天以內吧把小巷修好,俺表示感謝,非常感謝!”李峰說。
沂水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現場抽查,去年以來,共收集群眾訴求需求問題56966條,其中絕大部分已經解決,因為聯系不細致、弄虛作假,已經有15名干部受到相應處罰。
臨沂市沂水縣委副書記王永浩表示:“特別是年輕的聯戶干部,在這個群眾提出一些訴求問題,需求訴求這些問題,他們沒法答復的時候,來幫著聯戶干部解決問題,這樣也對這些需求訴求進行把關和提升。”
讓百姓參與,百姓監督。今年,沂水縣還將投資6.56億元,全力辦好10項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