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人鄧先生一歲多的孩子差點兒丟了20萬元的“耳朵”。
一周前,患有聽力重度障礙的娃娃和姥姥姥爺一起坐客車,不慎將人工耳蝸體外機落在車座縫隙里。熱心駕駛員李強半夜打著手電翻遍車廂,終于找到這件“寶貝”。
文/片 本報記者 周衍鵬
本報通訊員 詹海林 王大帥
鄧先生的孩子今年不到一歲零十個月,孩子一歲零兩個月時被診斷為聽力重度障礙。一家人省吃儉用,又借來不少錢,好不容易才湊齊20多萬元,去年年底帶孩子去北京做了耳蝸植入手術,年后就一直在青島進行康復訓練。
21日下午,孩子和姥姥姥爺乘坐交運集團平度分公司的青平快車去青島,準備第二天參加康復訓練。晚上7時30分左右到青島后,孩子的姥爺突然打電話說人工耳蝸不見了,有可能丟在長途車上了。
“這副人工耳蝸能讓孩子聽到聲音。如果真丟了,就等于孩子把耳朵丟了!编囅壬s緊聯系交運集團平度分公司。
駕駛員李強告訴記者,21日晚上8時30分左右,他接到公司調度員電話,得知有乘客可能不慎將耳蝸掉在了車內。雖然已經準備休息,李強還是立馬趕往車輛停放的青島汽車東站,進入大客車內仔細尋找。由于晚上停車場光線不太好,找了好幾遍也沒找到。
鄧先生和妻子心急如焚,親自駕車從平度趕往青島汽車東站,晚上10點多,鄧先生和妻子與李強會合。李強買來手電筒,把座套拆開,三個人打著手電,終于在座位縫隙里找到了黑色的人工耳蝸。
27日,鄧先生將一面錦旗交到李強手中,并拿出1萬元表示謝意,李強當即婉拒,“這東西對孩子很重要,不論是誰撿到都會及時送還的。”
相關鏈接
重配人工耳蝸 得花七八萬
“對普通人來說,撿到這個人工耳蝸根本就沒有什么用,但是對孩子來說,現在這個年齡是康復最好的時段之一,晚找到耳蝸一天,就耽誤孩子康復一天。”青島市婦幼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告訴記者,鄧先生孩子所丟的體外機對正常人或其他失聰者并無任何價值,因為耳蝸體外機必須和已植入孩子體內的裝置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據介紹,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可以將外界的聲音轉化為神經電脈沖信號,將訊息傳遞到大腦。由于是高科技產品,目前大多數都為國外進口,價格昂貴。鄧先生孩子當天遺失的是人工耳蝸體外機,是人工耳蝸的一部分,重配可能需要7-8萬元,這對打工為生的鄧先生夫妻而言,負擔可想而知。
鄧先生告訴記者,孩子目前已接受了兩個多月的康復訓練,從治療效果來看,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現在聽到我和他媽媽喊他,孩子也都已經會有反應了,有時還會沖我們笑呢”。看著孩子聽力一天天改觀,鄧先生的臉上終于也露出久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