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活是奔波的,而奔波是幸福的,當我們為了生計,為了家人,為了心中那個小小夢想,辛苦勞作的時候,勞動是快樂的。在這個五一,大眾網記者走上街頭巷尾,記錄快樂的勞動,分享給予別人的幸福,感受忙碌中的一份恬淡與自得。
五一特別策劃
勞動最快樂(4)
自學成才的駱遂:我的面塑要進“非遺”




大眾網濟南5月2日訊(記者 張建 見習記者 鈕晶)5月1日,駱遂在擺滿了各式各樣栩栩如生面塑工藝品的家中,向記者透露,他畢生的心愿是自己的面塑雕刻技藝能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虎上將”、“五福臨門”、“云臺三圣”等十幾種面塑工藝品擺滿了駱遂家的客廳。就其工藝水準來說可謂巧奪天工,栩栩如生。面對記者的鏡頭,今年33歲的駱遂顯得有些靦腆,他更愿意向記者展示他的工藝品。
駱遂曾經是濟南一家大酒店的美工師,也就是菜品雕刻師。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使他練就了一身雕刻絕藝。3分鐘完成一個“大黃鴨”的制作,兩三天時間可以雕刻出一件“美猴王”....。。
2008年,駱遂突然想到面點雕刻可以成為一種職業,于是,他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研究和制作他的面塑工藝品。“我沒有師父,這手藝都是自己從書本上學的,同一件工藝品我制作上百次以后,就像那么回事了……”駱遂對記者說。
幾年過去了,駱遂的工藝品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不少顧客慕名而來。一件橫刀立馬的“關二爺”可以賣到上千元。對于駱遂來說,靠手藝賺錢只是他實現理想和價值的第一步,在他心中,他的面塑雕刻技藝能進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才是他最終的奮斗目標。駱遂向記者透露,現在進入非遺對他來說還很難,需得傳世三代。“我的兒子還很小,但我會把這門手藝傳給他,再傳給孫子,這需要幾十年,但這是我必須做到的”。另外,駱遂的手藝可不是“傳內不傳外”,只要別人愿意學,他就愿意教,用駱遂的話來說,把這門手藝當做一種愛好也是非常不錯的,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面塑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