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協召開的關于棚戶區改造及相關提案辦理情況通報會上獲悉,去年,全省開工各類棚改安置房17.3萬套,基本建成11.2萬套。今年,山東省棚戶區改造任務31.2萬戶,同時盡快成立省級棚改融資平臺,爭取貸款額度。
全省31.2萬戶“出棚進樓”
今年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于澤水等3人提交了《關于推進我省棚戶區改造的提案》,近日,省政協召開關于棚戶區改造及相關提案辦理情況通報會,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等部門做了詳細答復。
省住建廳黨委書記、廳長宋軍繼表示,2013年,全省開工各類棚改安置房17.3萬套,基本建成11.2萬套。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新建棚改安置小區同步建設水、電、氣、暖、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和商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建筑面積4‰的比例配套建設經營用房,按照3‰比例配套建設社區服務、物業管理和公共活動用房。
同時,棚改居民可自愿選擇貨幣補償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居民選擇原地回遷,貨幣補償的比較少。”宋軍繼說。按照要求,今年我省棚戶區改造任務31.2萬戶,比上年增加16.98萬戶,約占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80%。一季度,全省完成投資108億元,開工棚改安置房和完成貨幣補償11.8萬套,基本建成2.7萬套。
成立省級棚改融資平臺
省政協委員于澤水在《關于加快推進我省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建議》中提出,目前棚戶區改造建設主體仍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金籌措壓力較大。而這一問題也的確成為我省棚戶區改造工作面臨的最大難題。
山東省住建廳黨委書記、廳長宋軍繼介紹,2012年國家調整棚改政策,將城中村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范圍。根據摸底,我省城市規劃區內仍有棚戶區和城中村140多萬戶,涉及約500萬人。按照每戶30萬元安置住房建設資金、20萬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測算,共需7000億元改造資金。宋軍繼說:“除各級財政補助外,剩余資金主要通過社會融資渠道解決,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開發企業貸款難、政府平臺融資能力下降等問題突出。”
省政協委員于澤水建議,盡快成立省級棚改融資平臺。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張文稱,他們已會同山東銀監局、國開行山東分行共同研究新建政府融資平臺納入銀監會監管名單、新老融資平臺之間貸款轉讓、省市融資平臺之間關系等問題的相關政策。最后確定由省財政廳新建融資平臺,直接承接國開行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為全省棚戶區改造提供操作便利、成本適當、來源穩定的專項貸款。
鼓勵民間資本助力棚改
省政協委員于澤水表示,多渠道的社會融資是緩解棚戶區改造融資缺口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省發改委副主任秦柯對記者說:“現在,棚戶區改造工程融資主要靠政府,下一步,我們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通過直接或間接投資、參股、委托代建等多種方式參與棚改。”
記者了解到,棚戶區改造中,除了資金壓力大是難題外,征地拆遷難度大也成“絆腳石”。省發改委副主任秦柯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家已將棚戶區改造范圍擴大到城中村,而省里關于征收補償標準的規定,只適用于城市棚改區安置,城中村補償安置標準沒有明確。“城中村土地多為集體土地,由于安置房的產權界定問題,居民補償訴求和地方政府實施補償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征收拆遷難度大,前期工作時間長。住建、國土等有關部門應盡快對城中村改造項目用地及安置政策進行統一明確。”秦柯說。(張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