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濟南5月30日訊(記者 張曉博 滿倩 蔡曉彤 于鵬)5月30日上午,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這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專題詢問。
山東大氣污染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結構偏重
“我省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當前防治大氣污染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詢問現場,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楊煥彩第一個提問。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直接回答,“多年來,在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省的大氣污染確實是相當嚴重的,正如剛才楊煥彩同志講的,2013年全省的空氣質量,17城市包括我們的沿海城市,我們引以自豪的城市,都沒有達到國家的2級標準,說明我們的空氣污染確實很嚴重。”
張波著重分析了山東省空氣污染的原因,他認為主要原因在于結構問題,山東的能源結構偏重,全省的燃煤和工業排放量比較大。
“一個是能源和產業結構偏重,二是城市化過程中,道路施工、渣土運輸、產業管理總體上比較粗放。再就是這幾年我們的機動車增長非常迅速,從全省來看,我們的汽車大概五六年就會翻一番,各個城市道路比較擁堵,進一步加重了機動車的污染。”張波提到,目前山東污染排序還是燃煤和工業排放放在第一位、揚塵放在第二位、機動車污染放在第三位,但是機動車增長的速度很快,我們預計五年以后可能會占到更大的比例,由第三位前移。
“2011年開始我們曾經部署一些重點城市開展溯源工作,到目前為止,濟南、青島、東營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根據他們的溯源結果,燃煤和工業排放,都占到了PM2.5本地源的40%左右,揚塵和機動車尾氣各占到兩成左右,有的城市多一點,有的城市少一點,另外還有兩成多其他方面的污染源。”張波認為,“北京的大城市溯源結果跟這個結果差不多,根據報道來看,北京燃煤工業排放達到4成以上,當然機動車占比比我們更多一點,它占到3成,揚塵它占到2成。”
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持久戰、攻堅戰
楊煥彩追問,“如何打好大氣污染防治的持久戰、攻堅戰?”
張波回答,大氣污染防治確實還是一個持久戰,大家都希望它盡快改善,但客觀上講,我們正處在一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歷史時期,像歐美大規模向大氣污染宣戰的時候,他們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75%,服務業的占比也已經遠超過了60%,相比之下,我們是第一個提出來解決PM2.5問題的發展中國家,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發展中解決這些問題。
張波認為,要想解決好發展和環保之間的關系,要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融入經濟、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樣一個“融”的理念和方法是解決大氣污染的一個正確途徑。
“從長期來看,我們每一年都有一些務實的措施,只要每一年都有措施,而且扎扎實實取得成效,我們自己跟自己相比就會不斷地進步。只要我們的空氣質量持續同比改善,人們群眾所需要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就會逐步增加。”張波表示。
對于大氣污染防治持謹慎的樂觀
楊煥彩繼續追問,“按照國家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到2017年我省的PM2.5,就是細顆粒物,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20%,我認為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請問張波廳長,能否實現預期目標?”
張波坦言,“對于大氣污染防治我本人是謹慎的樂觀派,樂觀就是我堅信我們能辦成這件事情。只要方向正確、方法科學,我們是能夠攻堅克難的。”
張波解釋,“當前的大氣污染雖然嚴重,但畢竟是人造成的,由人解決人造成的問題,只要大家統一思想、下定決心,有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再發揮我們體制優勢,是可以克服的。”
“我們在體制方面已經積累了這樣的經驗,在總體上、在戰略上,我們是樂觀的。所謂謹慎,我們的無序排放的新增壓力很大,不要說改善,我們控制住新增都很困難,剛才我所說的科學性、權威性、統籌性,包括社會性都存在諸多不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要推出一系列的務實、具體、有利的措施,扎扎實實的讓人民看到成效,這樣的工作應該說是非常艱巨的。”張波表示。
山東省環保廳:對大氣污染防治持謹慎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