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東等多個地方的考研培訓機構都開設了保錄班,收費動輒過萬元,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元。有些培訓班還以“100%零風險”“具有獨家人脈”等為承諾,保證學生能夠被名校錄取。但法治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天價保錄班并非100%保錄,且“保證錄取”的字眼也基本不會出現在培訓機構和考生簽訂的協議中。
考研人數居高不下,而高校招錄名額有限,一些培訓機構借此推出了所謂的考研保錄班。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馬金順
法治周末實習生 代秀輝
在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院內有一座獨棟的4層樓,取名“艾黎”。樓道里“保錄”“直錄”的海報以及走廊里隨處可見的名師信息簡介似乎都在暗示著這座大樓內做著獨特事。
這里是普明教育考研培訓機構(以下簡稱普明教育)的一處培訓基地。
2014年11月5日下午,法治周末記者來到該培訓基地,并見到了正準備在此參加培訓的大三女孩兒雅若(化名)。
獨自一人拉著一個大皮箱子,雅若風塵仆仆地從內蒙古趕來北京。為了圓考研夢,未來的一年雅若將在這里度過。
“我報的就是考研保錄班,協議已經簽了,錢也已經交了,近五萬元。”雅若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雅若說她準備報考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華中科技大學的會計專業研究生。而她口中的保錄班指的是目前許多考研培訓機構以“保錄”承諾作為宣傳口號,并針對考生進行培訓的課程班。
在剛剛過去的10月31日,2015年考研初試網報已經結束,這也讓考研保錄班備受關注。
數據顯示,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連續10年達到百萬人以上,而名校的研究生錄取名額更是屈指可數。
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山東等多個地方的考研培訓機構都開設了這類保錄班,收費動輒過萬元,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元,有些培訓班還以“100%零風險”“具有獨家人脈”等為承諾,保證學生能夠被名校錄取。
這些價格不菲的保錄班到底如何“保錄”?這里面又有什么玄機?
帶著這些疑問,法治周末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市包括啟航教育、普明教育、文碩教育、海文考研、跨考考研、北大燕園考研在內的6家考研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稱靠關系保錄
“當時培訓機構的招生老師表示‘我們有關系,保證你被錄取’,說自己的某位高層領導就是我報考的學校畢業的博士,有一定的人脈,可以在初試階段幫我們提供內部資料,在復試階段幫我們打通關系等。”與雅若一樣,去年在某考研培訓機構上過保錄班的歐浩(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保障性錄取,主要針對有名校情結學生群體,公共課過國家線即可,專業課內部資料保障性高分,復試保名額通過,為您的考研買一份‘保險’。”在普明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簡章里,法治周末記者看到如此表述。
“我們有專門的運作團隊,你把你報的學校、專業、研究方向、導師等信息告訴我們。只要你的初試過了,疏通關系這塊就由我們來運作,如果過不了我們就全額退款,但前提是我們得對你進行一定的測試,符合我們要求的才能簽約。”法治周末記者以考研生身份致電啟航教育,該機構一位高老師如此說。
當法治周末記者質疑如何才能證明他們確實幫忙運作時,高老師表示:“每個人在社會上多少都有一些人脈,況且我們是專門做考研培訓的。如果你有把握通過也不會找我們,對吧?”
而在一家叫北大燕園的考研培訓機構,一位張姓老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我們和很多院校都有著多年的合作,有的甚至合作十幾年了。我們在招到對應學校的報考生時,會在復試前給學校那邊打一下招呼。”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致電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北京院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以核實該情況,但所有研招辦均表示不存在與此類培訓機構合作的情況。
“我們和這些培訓機構沒有合作,針對研究生考試我們是不提供任何輔導的。有很多學生打電話過來(咨詢此事),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情況。我們的招生都是在合法合規、公開公平中進行的,肯定是擇優錄取的,不會存在什么便捷的渠道可以走,也絕不會與某些機構存在利益關系。”中國政法大學研招辦一位工作人員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法治周末記者發現,在多家考研培訓機構的保錄計劃宣傳冊中,都打著“限招3人”“內部計劃”的字樣,這給了考生很大的想象空間。
對此北大燕園考研培訓班的張老師表示,之所以限招是因為高校那邊給的名額是有限的。
“事實上他們并不限招,只要你報名交錢,他們就讓你參加培訓班。”歐浩說,“等他們與你幾輪交談下來,你已經被搞得暈頭轉向了,等你動了心思,合同也就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