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爭原油進口權
中國能源觀察提供數據顯示,2014年全行業開工率36%,2017年保留企業開工率達到60%,2020年保留企業開工率增加至75%—80%。
安迅思中國研究總監李莉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未來3年內山東地煉需要6000萬噸的原料,是2013年的1.5倍。到2020年需要至少7500萬噸的原料,也就是2013年的1.87倍。
《方案》稱,山東省地方煉化企業國內原油資源計劃為122.2萬噸/年,而且沒有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
僅靠國家的122.2萬噸原油資源,無異于杯水車薪。張斌表示,像東明石化,其加工能力已經達到了1200萬噸/年,“按照國家配給量,連一個月都不夠用,那剩下的11個月都得停工”。
燃料油一度是地方煉廠生產加工的主要原料。但是,相比原油,燃料油的出油率和生產出的油的品質差距較大,因此無論是利潤還是產品質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為此,山東省一直在大力推進山東地煉獲得原油進口權資質,但是始終沒有下文。張斌告訴記者,前幾年,山東石油協會注冊成立了山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類似這樣的方式方法希望操作進口原油,但還是沒有審批下來。
李莉分析說,山東出臺這一方案后,“應該是希望加速推進進口原油開放給山東地煉的進程,因為國家顧慮的就是這個行業相對比較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地煉一直被詬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低效,有的規模特別小還是‘茶壺煉廠’,只有幾十萬噸,同時還存在安全、環保、工藝相對落后等問題。生產的產品部分為非標產品,還有稅收方面相對不夠清晰等都應該是國家比較在意之處,所以需要整頓。”李莉如是說。
“此方案的出臺和之前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向國家表態,地方煉化產業會得到比較好的引導,由此希望得到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崩罾蛘J為,“可能在各方面的政策,有原油政策以及給予地方企業的政策能夠相對有所傾斜。”山東地煉可以看作是在夾縫中生存,如果最后能夠拿到原油進口使用權,對地煉的生存狀態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