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當83歲的老教師再次見到他的主刀醫生時,眼含熱淚,像嬰兒一樣緊緊的抱著主刀醫生。“當時我害怕活不下來了,我的命是你給的。”長久的擁抱,緊緊的握手,醫生也難掩感動與感慨,同樣熱淚盈眶。日前,這動容的一幕出現在青大附院,獲贊“這是真愛”。

反復高燒6個月,老人命懸一線

  反復高燒6個月,老人命懸一線

  6月21日,家住濰坊的83歲老人受邀來青參加一檔節目。他是中國目前接受心臟機器人手術年齡最大者。當他見到他的主刀醫生——楊蘇民時,二人真情擁抱長達30秒,隨后老人撫琴奏曲,獻給讓他重生的醫生和醫院。83歲的老人曾是一名濰坊的高中教師,在他80歲時,經歷了一場九死一生的“劫難”。

  3年前,老人反復高燒6個月,北京、濟南輾轉就醫無果。老人患有感染性心內膜炎,二尖瓣毀損,多個贅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反流,重度肺動脈高壓、重度心衰、嚴重貧血,同時患有低蛋白血癥,全身水腫,低蛋白血癥,可以說,老人隨時面臨三種死亡風:全身細菌能把病人的生命消耗盡;感染性休克、心衰等致死;還有贅生物脫落,也會引起昏迷、偏癱、死亡。對于狀態這么差的高齡老人,常規開胸手術對老人傷害太大,能夠挺過術后恢復期的希望渺茫,沒有醫生敢給他動手術,老人命懸一線。

  老人最終通過自己的學生找到青大附院心外科主任楊蘇民。楊蘇民回憶,老人當時處于奄奄一息的垂危邊緣,顯而易見的是,實行手術,風險太大,不實行,等待老人的,只有死亡。

風險難估,冒險手術終獲救

  風險難估,冒險手術終獲救

  只要有生的希望,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病人,楊蘇民當即決定,手術必須要做。可是怎么做,著實是一個難題。“開胸手術肯定不行,但是達芬奇機器人微創手術也有其適應癥人群,老人已80高齡,國內尚未對如此年齡的人行過機器人手術,何況老人感染六個月,身體非常脆弱,手術過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極易出現各種意外,風險實難把控。” 2016年,青大附院剛開展達芬奇手術一年多,手術成功率100%,還從未出現過讓楊蘇民感到如此糾結的情況。“手術其實是個中等手術,但因為患者身體素質太差,變成高危手術。”

  老人家屬寄最后的希望于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也意味著將所有信賴和生的希望給予了楊蘇民。“做!”權衡之下,楊蘇民決心不管冒多大風險,都要用盡全力為老人搏一把。楊蘇民告訴記者,原因只有一個:達芬奇手術是老人唯一的希望。只要有生的希望,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病人。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手術,手術成功!楊蘇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接下來老人還要度過感染關、心衰關等。隨后老人在醫院接受了45天的治療,最終順利康復。出院當天,老人家屬送去錦旗,感激一位醫生的擔當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

觸及內心,獲贊 “這是真愛”

  觸及內心,獲贊 “這是真愛”

  “當時我害怕活不下來了,我的命是你給的。”3年后,老人再次見到楊蘇民時,像嬰兒一樣緊緊的抱著他,面容平祥,感覺很安心。

  老人現在身體狀況很好,耳聰目明,爬山買菜,照顧自己和老板的衣食起居。隨后,老人撫琴奏曲《良宵引》,感恩主刀醫生和醫院讓他可享如今的晚年之樂。

  楊蘇民說,這是第一次和自己的病人擁抱。以前動手術前,都是和病人握手,給病人信心,這個擁抱的含義,或許只有他們能懂。“這是外科醫生最幸福的時刻,多少辛苦、汗水、淚水,都值了。”

  這位年邁的老人也勾起了他對于自己父親的心酸。 “老爺子比我的父親只大一歲,4月份父親心臟也出現了問題,看到這位老人也想到自己的父親,我把98%的時間都留給了病人、科室和醫院,給家人的時間很少,感觸頗深。”

  這一個擁抱更觸碰到了一位醫生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當楊蘇民發朋友圈記錄下那一刻的心情時,兩個小時便收獲200多個贊,有留言評論:“這是真愛!”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