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月21日訊(記者 殷會麗)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省公安廳副廳長、紀委書記任建軍發布2015年全省水氣環境質量狀況和環保執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董秀娟介紹,2015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76μg/m3,同比改善7.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131μg/m3,同比改善7.7%;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為45μg/m3,同比改善23.7%;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為41μg/m3,同比改善10.9%;“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平均為214.7天,同比增加了15.1天;重污染天數為29.9天,同比減少了4.8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7.46,同比改善7.9%。
記者了解到,2015年,省級財政共發放生態補償資金13261萬元,有關市上繳生態補償資金1971萬元,合計發放11290萬元。全年臨沂市獲得的資金最多,為1471萬元;德州市和聊城市獲得的資金最少,為310萬元。
2013年以來,省政府先后召開3次常務會議、4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分別與17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推動實施了省會城市群聯防聯控機制,基本建立了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大環保格局。另外,我省空氣質量逐年改善的約束性機制穩定發力。將PM2.5濃度現狀及改善率納入年度17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有效調動了各級黨委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每月公布17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改善幅度排名,公開全省大氣污染源達標情況和環保監管情況。截至2015年12月,全省共8000余家涉氣排放企業公開了相關信息。對上年度環境空氣質量未達到二級標準,且季度空氣質量同比惡化的市,實行涉氣建設項目從嚴審批。2015年,先后對3個市實行涉氣建設項目限批。2015年,全省環保系統共對6936起環境違法行為立案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環境違法犯罪案件46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