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月22日訊(記者 李兆輝)按山東省政府要求,2016年底前,山東所有的煙花爆竹生產企業(29家)將全部退出市場。近日,跟隨山東省安監部門連續三天對德州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情況進行督導,大眾網了解到,作為山東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最集中的德州市,將確保提前半年徹底實現全部退出的目標。同時督導組也發現了部分安全隱患,并當場提出整改要求。
檢查過程中,督導組發現部分企業在一些煙花爆竹生產環節還是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在慶云縣一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督導組專家山東知本評價有限公司高工金瑞民在檢查后說,該企業的效果件堆段,擺放高度超過了一米,如果說效果件跌落到了地上,會產生撞擊,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對此,督導組提出了整改意見,并要求當地安監部門限期進行復查。
截至2014年底,山東擁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29家,批發經營單位240家,常年零售單位16749家。這29家生產企業分布在棗莊、濟寧、萊蕪、臨沂、德州5個市的15個縣(市、區),多為民營股份制企業,擁有從業人員7000余人,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5億元、上交稅金1500多萬元,主要產品為組合煙花、鞭炮、噴花、雙響炮等。
山東在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偏小,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僅有1家(嘉祥縣進士張鞭炮廠);二是技術裝備落后,普遍為手工制作;三是產品品種少、檔次低、市場競爭力差,僅占全省市場份額的約1/2;四是安全管理水平低,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2010年以來累計發生事故11起、死亡23人,其中,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約4.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約57倍。整個煙花爆竹行業呈現出“經濟貢獻率低、事故發生率高”的特點,生產技術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與全省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很不相稱。
今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加快退出的通知》(魯政辦字〔2015〕50號),決定全省煙花爆竹生產企業于2016年底前有序退出。
近日,大眾網記者走訪多地了解到,全省29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正在有序退出。部分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完成有藥半成品的組裝,剩余的藥物原材料也已經退回。干完這個春節就徹底停產?!?/p>
尤其在山東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集聚的德州市,大眾網記者從德州市安監局了解到,德州市政府要求,今年上半年,確保當地11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全部退出。
截至目前,已有4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退出。其中慶云縣魯北煙花廠成功引進隆盛熱電有限公司熱點聯產項目,生產廠區已經全部拆除完畢。剩余7家企業,將于今年7月1日前完成有藥半成品的組裝,不再生產。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為促進退市穩定有序進行,山東將給予退出企業合理的資金補助和物質補償。
根據安排,從2015年開始,全省行政區域內不再新上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同時,實行關閉退出補助和獎勵措施。根據企業規模、資產和勞動用工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補助和獎勵措施,給予退出企業合理的資金補助和物質補償。在地方政府對退出企業進行評估并給予合理補償的基礎上,省里將拿出專項資金,按照“以獎代補、早退多補”的原則,給予退出企業一定的資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