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閉會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書面印發了省政府關于2011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據悉,原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劃”和“傅村鎮旅游規劃研究”課題組,以差旅費名義分37次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金額28.36萬元,占2008年至2011年該項目撥入經費57萬元的49.75%···[詳細]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日前印發的2011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中獲悉,原山東財政學院(現已并入山東財經大學)“微山旅游規劃”和“傅村鎮旅游規劃研究”課題組因支出報銷不合規問題,責任人已受行政嚴重警告處分。[詳細]
原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劃”和“傅村鎮旅游規劃研究” 這兩個課題組,按課題名稱,研究的內容一目了然。按說,課題組到課題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研究,這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湖、傅村鎮都在山東,課題組以差旅費名義分37次報銷的各地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就讓人疑惑不解:這樣的課題組研究的啥?看來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是假,28.36萬元的報銷金額是真。[詳細]
西裝革履的課題組,卻在經費支出上“誨淫誨盜”。要不是57萬元預算中將近一半都以差旅費的名義支出、要不是這些差旅事項還一應都是各地往佳木斯去的單程火車——渾水摸魚估計就不會這么容易被發現了。薅課題經費的“羊毛”,誰讓你一下子薅成了“葛優”,讓審計監管一眼就看出了不高明的笑話呢? 科研經費半數歸差旅,這種詭異的“報銷法則”起碼說明兩個問題:一是高校的財務制度形同虛設,要錢與花錢是多么輕松的一件事情;二是某些科研課題純屬混經費,“跑項目”不單單是個傳說。[詳細]
兩個項目的研究對象都在山東省微山縣,你卻1505次不辭辛勞跑到北部邊陲黑龍江佳木斯調研,這無論如何是侮辱了審計部門的智商。如果報銷的名目繁多一點,邏輯上能夠說得過去一點,這趟車也不至于翻車。不過,更讓人納悶的是,一般科研經費的報銷要經過院系、學校財務部門、專家組中期考核、會計師事務所等等一系列繁瑣的核查程序,為何能一路綠燈?可能翻車的科研人員也要感嘆碰到了一群“豬一樣的隊友”吧。對于這樣的小圈子文化,教育學者唐安國一語道破:“你出了科研項目,學校有光彩,領導有政績;你如果出問題倒臺就都倒臺。這個時候,領導人即使不是有意包庇造假,也可能容忍造假,可能不嚴查,睜只眼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