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86年在省內開展了應用Bentall手術治療馬凡氏綜合征。1990年又創造了體外循環下下腔靜脈成形術治療布-加綜合征。近年來為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施行主動脈置換、半弓置換以及支架象鼻手術,成功率在95%以上,由于采取了順行、逆行灌注以及深低溫停循環等腦保護技術,使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降低。
1984年施行了我國乳內動脈-冠狀動脈搭橋術。現每年獨立施行冠狀動脈搭橋術近500例,能常規開展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搭橋、全動脈化搭橋術以及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或冠心病并發癥(室間隔穿孔、室壁瘤)的外科治療。冠脈搭橋術手術死亡率降至1%以下,居國內領先水平。
微創手術的范圍涉及到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置換術后瓣周漏、冠狀動脈瘺、肺動脈閉鎖等。手術患者涵蓋北京、廣州、河南、甘肅等地,擴大了省立醫院微創心外科領域在全國的學術地位。該技術不進入胸膜腔,勿需體外循環。與純手術相比,這種治療切口小,美觀,創傷小,恢復快。
對于合并房顫且符合射頻消融指征的患者,在體外循環手術中同期行射頻消融手術,安全,能夠取得與傳統外科切割——縫合手術相同的效果 ,但是不需要心房切口 ,并可在心臟跳動下進行,是手術的有益補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更好的維持心功能。
嬰幼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畸形多變,血流動力學各異,因此手術較為復雜,對于手術者技術要求較高,此類手術技術已日趨成熟。近幾年心臟大血管外科治療重點從法洛氏四聯癥轉向更為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一些較為復雜的術式如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Switch、Double Switch、NiKaidoh等手術也已經較多的開展。
心臟大血管外科于1950年代在省內率先開展閉式二尖瓣交界分離術,1970年代在省內率先開展心臟瓣膜置換術,2009年應用改良的雙孔二尖瓣成形術治療二尖瓣關閉不全取得成功。現每年完成瓣膜手術450余例,能常規開展二尖瓣、主動脈瓣及三尖瓣瓣膜置換手術,在瓣膜成形手術、微創瓣膜外科手術、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手術以及重癥瓣膜病治療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山東省立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原屬于胸外科,由國內外著名的心胸外科專家蘇應衡教授于上世紀50年代初創建,1988年成為獨立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在蘇應衡、郭蘭敏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的辛勤努力和悉心的指導下,不斷發展壯大,是國務院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國家首批專科醫師培訓基地。1997年與心血管內科、小兒心血管科聯合成立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被確定為山東省衛生系統首批重點學科。2011年心臟大血管外科成為省內第一個心臟大血管外科領域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實驗室被評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立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是省內最大的心臟大血管外科中心,年門診量超過10000人次,患者診斷符合率超過99.7%,病人滿意度超過96%。目前山東省立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年手術量2000余臺,省內第一,全國十五強。其中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近500例,瓣膜性心臟病450余例,大血管手術50余例,先天性心臟病1000余例,手術量及手術難度均據山東省首位,2013年死亡率僅1.2%。
山東省立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擁有一支人才梯隊合理、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的專業團隊。學科共有醫生26名,護理人員87名。其中教授及主任醫師6人,副教授及副主任醫師5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60%以上的醫師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