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推薦云南騰沖小吃“大救駕”——騰沖炒餌塊。騰沖人將大米精加工為餌絲、餌塊,有幾千年歷史。騰沖地區生產的餌塊細糯、色白、有筋。然而,我最熟悉的還是呆的時間最長的迪慶,迪慶是云南惟一的藏族自治州,迪慶最出名的美食是“尼西土鍋雞”,雞是從尼西運來的放養土雞,煮雞的炊具是尼西的黑色土陶,味料辣椒也是尼西產的。
經過用酥油、火腿等配料烹制出來的尼西土鍋雞,再使用尼西土陶慢慢煨制。用尼西土陶煨制出來的湯味道鮮美,這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尼西土鍋雞是火鍋的吃法,而滇西地區盛產野生菌類,用野生菌來煮火鍋,既營養又解膩。
華南 春風蕩漾小島風味
與北京動輒還要在夜晚開暖風空調相比,現在的華南一帶已然是春衫飄蕩。兩三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讓你從乍暖還寒的北方快速切換到頗具初夏意味的華南。無論是清明假日還是五一小長假,選擇華南一帶作為目的地都還不錯。從各大旅行社的華南線路來看,產品組合和時間都非常多樣。無論是廈門、武夷山,還是桂林、陽朔,都有短至兩三天、長到十幾天的路線。
龍頭路上風情游
推薦人:小孔,三次赴鼓浪嶼的驢友
在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鼓浪嶼,從碼頭進入這座島嶼,就是著名的龍頭路。在這條云集各種小吃、雜貨、創意用品的街道上,穿梭著來自各地的游客,這條街道上售賣的商品,真正有鼓浪嶼或者廈門特色的,已經不多見。就像鼓浪嶼上形形色色的游客一樣,這里的建筑風格多樣,美食也吸納了不少外來的特點,或者在本地食品中加入不同的地域口味。
潘小蓮芒果酸奶,在東南亞風格的店面裝修里,站著笑容可掬的服務員,這里是游客最先接觸到的龍頭路美食小吃店了。龍頭海蠣煎和趙小姐的店幾乎是各路游客、尤其是小資游客必去的。前者的湯汁油條和面線糊,后者細致懷舊的店堂風格,在各大旅游論壇上都備受稱道。
至于以張三瘋奶茶店為代表的“小資”店數不勝數了。“張三瘋”是一只貓,這只據說有些得瑟的貓現在聲名大振,與這個店名及形象代言貓相匹配的是,這里的奶茶會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這些看上去像貓糧一樣的材料漂浮在奶茶的表層,讓人在稱贊味道不錯的同時,也似乎忘記了相對昂貴的價格。
最近兩年,“蓋章本”在鼓浪嶼頗為流行,就算是不買東西,也可以用店家的印章在自己的蓋章本上留下紀念。
鼓浪嶼已經被各種游客弄得很火熱,而廈門市中山路一帶,特別是弄弄巷巷的岔道里,有很多本地化的滋味小店,比鼓浪嶼旅游美食的性價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