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20日,八里灣公路橋首根樁順利開鉆;
2012年12月27日,京杭運河續建標志性工程八里灣船閘17塊底板澆筑完成;
今年,八里灣船閘主體將完工,到年底八里灣公路橋主體也將竣工。大清河航道、東平湖主航道、泰安港等工程前期準備工作相繼展開,京杭運河續建東平湖至濟寧段工程的帷幕已經徐徐拉開,東平湖復航夢想正漸漸變為現實……
難忘曾經“黃金水道”
歷史長河中,東平600年的輝煌恍如昨日:“河道寬數十丈,水深丈余,漕船官艦可直泊往來。夾岸鋪店堂肆櫛比鱗次,危樓翹翹、飛檐插天,河面上帆檣林立,商船匯集……”這是清朝康熙年間,京杭運河航運發達的真實寫照。
由于大運河的經過,元代時東平一躍成為中央行省(即中書省)下轄的東平路,管轄范圍為54州縣。漕運興盛時過往船只1.2萬艘,年運量在400多萬石。“日間帆檣如林,夜來桅桿似火”,繁榮盛極形成了東平“古八大景”之一的“會河帆影”。然而1902年,隨著京杭運河漕運告終,曾經輝煌的東平漸為世人所遺忘。
“為圓東平人的復航夢,自2000年開始,我省有關部門、泰安市、東平縣交通運輸部門積極開始組織對運河東平至濟寧段復航的考察論證!睋䱷|平縣有關領導介紹,“當時國家正在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由于種種原因,南水北調工程起初只考慮調水,并未提及通航。而泰安交通運輸部門敏銳地發現了運河復航的一線曙光,全省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傾盡全力,做了大量工作,經過慎密的調研論證,南水北調與運河復航才得以‘珠聯璧合’”。
1999年至2004年間,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先后開展了13次調研、考察,才形成了《關于申請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續建工作立項的請示》,編制了預可性研究報告。
2005年至2007年,國家發改委用了兩年時間對《預可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編制出輸水與航運結合的可研報告。
2008年11月8日,《南水北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東平湖段輸水與航運結合工作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準,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復航夢想憑借南水北調工程得以初步實現。
2009年9月1日,八里灣船閘工程通過省發改委批準立項。2011年11月23日11時,隨著第一個征地界樁點的確定,八里灣船閘工程征地拆遷補償工作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東平湖復航序幕正式拉開。
從東平湖將直達杭州灣
東平老百姓對于京杭運河復航更加期盼。七十多歲的東平縣商老莊鄉八里灣村村民屈玉松告訴記者:“自打開工后,有機會我就到湖邊的工地上去看看!
“目前,東平區域內的各種物資材料南下最方便便宜的途徑是通過陸路運輸到濟寧,再由京杭運河運往江浙。雖然東平至濟寧距離不長,但也增加了運輸成本。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的通航,不亞于建設了一條‘水上高速’,節約了企業運輸成本的同時,也大大緩解鐵路、公路的運輸壓力!睎|平縣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說。
據了解,全長98.4公里的京杭運河續建東平湖至濟寧段全程按照Ⅲ級航道,Ⅱ級船閘標準建設,年通過能力達2100萬噸。預計到2014年底,京杭運河黃河以南段將全部開通,屆時從東平湖直達杭州灣將成為現實。
將有1791萬噸運量
“東平湖實現復航將為東平及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希望。”東平縣有關領導說,“我們2009年到濟寧考察時了解到,當時濟寧地區從事航運業的人員就達到20萬人,每年僅航運帶來的直接收入就達100億元,而航運業興盛也帶動了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如果京杭運河東平至濟寧段實現復航,那么將為東平及沿河地區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東平及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沿途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產有70余種。其中,煤炭、鐵礦、石灰巖等儲量十分豐富,尤其是鐵礦儲量約占全省儲量的1/3。今后這些寶藏將從山東經京杭運河源源不斷運往長江中下游沿岸。根據運量預測,到2020年將有1791萬噸運量,通過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運輸,加上穿境的晉魯豫鐵路大動脈預計2014年建成,將實現水鐵聯運目標。同時,東平縣礦產資源的開發、加工、運輸以及服務業等一系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將逐步形成產業鏈條,增加就業機會。
復航夢想實現后,從東平,只需2個小時可到達濟南國際機場;從東平,只要4個小時可到達北京、南京等重要城市。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條件的發達,將催動東平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建設中的京杭運河東平湖至濟寧段,不僅規劃了泰安港,還規劃了對應的物流園區,借助京杭運河沿線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可輻射到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為冀魯豫物資南下和蘇浙滬地區物資北上服務,還將為以后京杭運河黃河以北通航奠定基礎。(陳明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