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慢城聯盟組織對慢生活小城有一個評價標準:體現對小城、居民與客人的關心與呵護;保持小城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與自然狀態;在不喪失傳統遺產的前提下,融入工藝技術;承諾為所有人提供純凈的環境,公平的交易與健康的食品,并且為子孫后代著想,一直保持高品質的生活。
對照此標準,臺兒莊古城可稱之為是一座隨心所欲的慢生活小城。以二日游為引擎的棗莊實踐推崇的“停下來、住下來、靜下來、慢下來”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追隨。
臺兒莊,能實現穿越歷史的夢幻旅行
豪無疑問,在絕大多數美國人眼里,東方古老的文化與神秘的歷史才是刺激和吸引他們希望能一探究竟的出游原因。
正如CNN在推薦文章中描繪的那樣,臺兒莊古城的文化帶有不可復制的原味與原真性。這種文化包括傳統而古老的中國運河文化,和具有世界性的國際戰爭文化兩大類。游客在探尋這兩種不同文化時空的同時,能實現一種夢幻般穿越歷史的旅行過程,似乎這才是美國人感興趣之所在。
在西方游客的意識里,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其民族文化是神秘的,這些神秘的文化符號體現在諸如建筑、工藝,甚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里,越是原始和本土的,他們越感興趣,神秘的東方文化吸引他們一探究竟。
臺兒莊古城恰好滿足了絕大多數西方游客的獵奇之心。
據史料記載,臺兒莊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其繁榮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京杭運河泇河段開通,使臺兒莊因河而興,成為當時以至后來的漕運樞紐、水旱碼頭。
由此開始至以后的四百余年歷史上的每一個節點,在臺兒莊古城均可找到她當時的影子。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過,把一個城鎮整體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對象進行完整地保存,大戰文化、運河文化、魯南文化等諸多文化要素相互疊加,形成了有機統一的文化載體,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少見的。
“古韻”是臺兒莊的靈魂。古城在復建過程中,嚴格遵循了“存古、復古、揚古、用古”的原則,建筑上按“原空間、原風貌、原尺度”重建,采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地工匠”,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同時,古城建設嚴格按照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文物的標準來重建,融入節能、生態、數字等現代元素,既體現現代工藝水平,又滿足了其功能需要。將“揚古”蘊于“存古、復古”之中建設的古城,既源于歷史、忠于歷史,又超越歷史,不但恢復了戰火摧毀的古城建筑,而且復活了延續千年的傳統文化,使古城的形和神都全面復活。
建筑是凝固了的文化。在通常情況下,看徽派建筑要去安徽,看晉派建筑要去山西,看閩南建筑要去福建等這是常識,而在臺兒莊古城,兩平方公里內可閱遍中國八大風格建筑已成為很多境外游客選擇的“捷徑”,因為這樣收獲了別樣的體味。
還有,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感興趣,古城內的中國百年老字號名小吃可以滿足你的口福;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酒文化,古城里的道升酒坊會讓你穿越數千年的東方酒文化,然后讓你一醉方休;如果你想學習傳統的手工藝制作,百余位國內頂級“非遺”傳人可以手把手來教你……
當然,作為一個以打造文化博覽園為主題的臺兒莊古城,除了以上這些傳統的古老中國文化元素外,她還有另外一個吸引西方游客的重要元素:戰爭文化。
德國小說家海因里希•伯爾有句名言,戰爭讓一個城市傷痕累累,同時也會使這個城市聞名世界。
戰爭文化是無國界的世界旅游資源。
CNN在其推薦理由的第一條就是:臺兒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戰役的遺址。
因為1938年的那場臺兒莊大戰,中國人知道了有個美國合眾社記者叫愛潑斯坦,有個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叫阿西博爾德•希蒂爾,還有羅伯特•卡帕等。而西方世界通過他們第一次知道東方有個叫臺兒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