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壽縣雖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但它依然是六安地區的一個小縣城,知道的人不多,專程來的人就更少。但諳熟中國通史的人,壽縣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
壽縣古城
壽縣,古稱壽春,壽州,曾為楚國都城,歷史上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歷代欲圖江南者,或欲復中原者,無不視此地為必爭之地。在這片土地上,曾出現過無數次“落日照大旗,馬鳴風簫簫”的驚世之戰;更有無數響當當的名字于此地或勝者為王,或敗者為寇。有史為記的就有著名的東晉時在壽州城外八公山下,淝水河邊發生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此戰使得“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典故世人皆知;秦滅楚時兩軍在此決戰,秦王嬴政終破楚國都城壽春,而完成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大業;劉邦、項羽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據八公山斷了楚王項羽的后路,逼其敗走烏江,自刎以謝江東父老,終成漢室大業……正是這小小壽州城所承載的厚重的歷史,吸引我將其定為小長假皖北文化之旅的第三站。
從鳳陽縣出來,一路向西,駕車2個小時,便來到壽縣的南門外,遠遠的就看到一座修繕一新的城門和一片高大的城墻,但見城里城外,人來車往好不熱鬧。車到門下見城門之上刻有“通淝”二字。一見這嶄新的城門和城墻,我真是失望之極:歷史文化名城自當是越古越好,這新嶄嶄的有什么看頭。欲掉轉車頭而去,卻還是心有不甘,于是將車開進城來,停在城墻邊的小路上,盤算著向當地人打聽一下,城內有何原汁原味的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