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洪水沖掉一半的阿維尼翁橋
最后看了一眼阿維尼翁那座被洪水沖垮1/3的阿維尼翁橋,它從12世紀起就橫跨在羅訥河兩岸了。不過,它并不是最古老的羅馬工程。當我們進入嘉德橋Pont du Gard ,我才真的驚嘆了。這是羅馬人2000年前建的引水工程。
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個城鎮(zhèn),當時,城內(nèi)有許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證城內(nèi)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必須從尼姆以北 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經(jīng)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運用簡單的地勢落差,一條渠穿山越嶺,進入城內(nèi)每家每戶,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tǒng)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2000年前這里的人就用上了“自來水”,一部分水也供應到城市的“形象工程”——噴泉。
2000歲的引水工程
據(jù)稱,這是法國境內(nèi)最大的羅馬時期的工程,全長50公里,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位于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嘉德河,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部分——嘉德橋是整個工程很小的一部分,它高49米,長273米,剛好跨越嘉德河谷,谷底是幽幽的藍色河流,許多法國人在河里游泳,劃小艇,河邊曬太陽,孩子們在河灘嬉戲。這里很少外來人,像是當?shù)厝说亩燃俚亍R踩龑樱钌弦粚右旅鎯蓪庸傲ⅲ沃Q刂鴺翘荩覀兛梢陨系揭弧⒍䦟印_@是法國南部某種著名的古跡,198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5歐元紙幣的背面印的就是嘉德橋。
沿著水渠走到河對岸,山上一片橄欖林,它們與這供水渠同齡,都是2000多歲的“樹精”,樹干也人老年人一樣,有許多“溝壑”,顯得老態(tài)龍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