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1:星光大道——沒有手印的星牌
2003年,某公司宣布斥資四千萬港幣翻修海濱長廊,在原址按照好萊塢“星光大道”的模式興建香港的“星光大道”,將杰出電影工作者的芳名與手掌印鑲嵌在特制的紀(jì)念牌匾中。2004年4月28日建好開放,一時熱鬧非凡,很多明星都留下了簽名或手印,張國榮與梅艷芳卻因在竣工之前意外離世而遺憾留白。
記者探訪:十年后,星光大道依然環(huán)繞在維多利亞港岸邊,海風(fēng)輕拂,裙擺飄飄。對于游客而言,這是一個合影留念的勝地,對于香港本地人而言,這是個天然運動場,他們在游客中間穿梭慢跑,卻毫無違和感。一面漫步,一面細(xì)細(xì)留下腳下的名字,星牌因為長時間的摩擦有些褪色暗淡。張國榮的星牌位于整個大道的中段,游客們一路走來,從“哇,是劉德華嘢!”“成龍!成龍!”的歡樂尖叫,到這里總會變成緩緩的低吟:“嗯,是哥哥”。留手印的位置以星星代替,看起來尤其覺得傷感。這時,一個女孩來到哥哥名字面前,半蹲著,用手圈出心的形狀拍下照片,這顆心的影子正好落在星星上面。不需要語言,那一刻,我摁下了快門。
足跡2:半島酒店——曾經(jīng)最易找到哥哥的地方
2002年,在半島酒店的大堂,張國榮最后一次接受港媒專訪,就是那篇著名的《我可以呼風(fēng)喚雨》,興高采烈地談即將開拍的電影。結(jié)束時,他突然提議攝影師拍他站起來的照片,以巴洛克式的天花板做背景。“只有我才襯得起這么高貴典雅華美的場景吧。”
記者探訪:如今半島酒店門口的噴泉依然那么漂亮。與張國榮老友查小欣的聊天中,她多次提到這里,他們最愛一起喝茶談心的地方,據(jù)說也是全香港最容易找到哥哥的地方。整個酒店以白色為主,古著味道濃郁,在藍(lán)色條紋的遮陽傘下面罩著一層巨大的落地窗,張國榮生前最常坐的就是這個靠窗的位置,和一般茶客一樣,花上兩三個小時喝完一整套英式下午茶。
足跡3:加多利山嘉蘭別墅舊居——賣花最集中的地方
2003年4月1日前,嘉蘭別墅32A是記者最喜歡蹲守的地方,閃光燈下?lián)渥綇垏鴺s與唐先生的點滴。后來,記者偶爾也來,拍下唐先生孤獨散步的身影。兩年前,唐唐搬離,32A變得有些冷清了。
記者探訪:查小欣提到,張國榮去世后,唐先生一直舍不得離開他們一起生活的這間舊居。走過一段有些陡的坡道,看到一片環(huán)境清幽的住宅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夢中早已來過千百回了,這就是哥哥的家。平時這里沒什么行人經(jīng)過,每到哥哥的紀(jì)念日就會堆滿鮮花和卡片,據(jù)說,很多專門去香港的榮迷,在去哥哥家之前會到必經(jīng)的花墟去買一束鮮花,那是香港賣花最集中的地方。還有一家花店叫愛慕,不知道是不是榮迷開的。
足跡4:杜莎夫人蠟像館——游客追尋“程蝶衣”
2000年,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幕,2004年3月31日,經(jīng)過5個月制作時間,耗資70萬港幣的張國榮蠟像入駐這里。形象與展覽的照片都是由唐先生親自挑選,唐先生親自揭幕,讓人唏噓感慨。
記者探訪:雖然很多人說蠟像與真人不會太像,可當(dāng)“張國榮”躍入眼簾時,我還是驚了一下。是的,眼神,那個眼神立即戳中淚點。這個哥哥停留在35歲的最美年華,中式長袍,以“程蝶衣”造型出現(xiàn)是唐先生的決定。他看著左上方,背后的“程蝶衣”也望著同樣的方向,人們一擁而上合影留念。我遠(yuǎn)遠(yuǎn)駐足,有一個姑娘很特別,他望著遠(yuǎn)方,她望著他,這一幕,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