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暑假時雅倩到“春風”打工。“他們不缺人手,是我死皮賴臉留下的。”雅倩做的是基礎工作,搬書、夾磁條、圖書分類、圖書上架和下架等等。沒報酬,她卻干得興致勃勃。“那時考研基本無望,情緒低落,是在書店伴我渡過了難關。”
春風書店還是比較傳統的:只賣書,沒有明信片和咖啡,談不上服務和品質,進門還要存包。雅倩在存包處做過一陣,看著人來人往,觀察他們買的書,也頗有趣。
2011年開春,再次考研結束,等待結果中的雅倩來到北京,去了時尚廊。“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她說,時尚廊的書以藝術、設計、文化類為主,其裝修風格也偏重流行與時尚。它還經營飲品、食物,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甚至策劃過為讀者辦婚禮,深受廣告人、設計師的追捧,已經超越了純粹的書店。
這與城市的變遷是相結合的。當我們的城市日益信息化,當文藝、小資等日益流傳,書店也就從傳統的圖書賣場轉變成公共的交流平臺。
不一樣的書店,不一樣的性格
在時尚廊做了兩個月,雅倩接到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錄取通知。她來到了上海。自此,渡口、季風、1984、蒲蒲蘭、韜奮西文書局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在出版社的邀請下,她萌發了編寫一本書的念頭。
用了一年多時間,通過搜羅、整理,雅倩編成了《中國獨立書店漫游指南》,囊括了季風書園、1984、萬圣書園、先鋒書店、曉風書屋等全國各地的獨立書店,甚至包括西寧、烏魯木齊等地。其中有1/3以上,她都親自去跑過。
1984書店
走的地方多了,自然能觸摸到不一樣的景致。在雅倩看來,不同地域的書店風格有所區別。北方如河北、山東、遼寧等地的書店,多簡單、素樸,甚而彌漫著一股豪邁的“江湖氣”。上海、南京、廣州等南方書店則講究細節,善于營造氛圍。這大約就是“南北差異”在書店氛圍方面的具體表現。即便同為南方城市也各有特點,如南京的文藝、上海的小資、廣州的高檔……而內地的成都又是另一種面貌。
店主的性格也決定著書店的氣質。雅倩印象最深的,是渡口在新天地新開張的店,傳統鐵門,空間小,一個人轉身都夠嗆,其古怪刁鉆,“完全反映了店主高路的性格。”相映成趣的是對面的“貓的天空之城”,寬敞、明亮,有書有咖啡、明信片。
書女雅倩的婚期近了。她從北京時尚書廊得到的靈感,執著地覺得自己婚紗照的取景地不是公園、風景區或任何夸張的人造室內景,就是書店。今年5月,她將在位于徐匯區湖南路上的1984書店拍攝婚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