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山東濟南的古村落,我們希望發掘它們身上獨特的存在光澤,希望窺見歷史和現實交匯處,一個個時代切片。當外人用新鮮的眼光打量這些古村落時,這里的人也用新鮮的眼光打量著那些外來人。
立在古村里的地排車,不知是哪家搬離時留下的。 江丹攝
在現代文明的浪潮中,古村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學者說,它是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是民族根性文化的物質載體。但事實上,古村落的消亡卻已觸目驚心:在去年濟南召開的“中國北方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論壇”上,馮驥才曾告訴本報記者,古村落現在處于最危急的狀態,“根據湖南大學對17個省113個縣的村落調查,2004年,總共有9700個有傳統歷史的村落,但是到了2010年,只剩下4700個,每天損失1.6個。”
正是這種“危急狀態”,促使我們出發。
古村落的傳說固然傳奇,古村落的美景縱然動人,但浮于表面的白描并非我們的初衷,深入內里的探索才是我們的宗旨。我們相信,在現代文明的大潮中,最古樸的文明生態,一定會經受最驚心動魄的撕扯、掙扎,與突圍。
探訪濟南的古村落,我們希望發掘它們身上獨特的存在光澤,希望窺見歷史和現實交匯處,一個個時代切片。
古村落不是“桃花源”
7月17日,記者驅車前往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的方峪和嵐峪,探訪這兩個時常出現在影視作品里的古村。當外面的人涌進來欣賞它們的古樸時,那里的人卻正急于擺脫眼前的落后,踏尋遠方的城市。
老石屋和新房子
汽車駛過新方峪,卻開不進老方峪。前者是近些年村里在山下的平地上統一搬遷新建的村落,年輕人都搬了過來,水泥混凝土的房子與其他地方并無二樣。后者則是那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村落,時常在影視劇的鏡頭里出現,石板房石板路,零零落落住著四五十戶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