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島市旅游總收入807.6億元,在全省17市中遙遙領先,緊隨其后的煙臺市旅游總收入為475.5億元。省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特征明顯。
在3月5日的山東省旅游工作會上,副省長季緗綺說,從旅游經濟總量看,山東省還沒有一座城市入圍全國旅游經濟總量前10強,僅青島入圍前20強,與發達城市的差距也較大。
來自山東省旅游局的信息表明,放眼全國,山東省旅游城市發展與國內發達城市的差距很大。由于去年的統計數據尚未發布,根據2011年全國旅游經濟總量前20強城市榜單來看,山東僅青島市以684.1億元的旅游總收入位列第13名。3月5日,在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副省長季緗綺指出,這些年來,盡管山東培育了一批旅游城市,但這些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夠高,在國內旅游城市中的地位也不突出。
雖然缺少像全國旅游經濟總量前20強這樣的“大塊頭”,對比全國已發布的旅游數據不難發現,山東一部分城市卻不乏培育成“大塊頭”的潛質。2011年,哈爾濱以458.9億元排在全國旅游總收入第20名,煙臺與濟南2012年的旅游收入已經超過這一數據。另有泰安、濰坊、臨沂、濟寧、淄博等5市超過了300億元,而海南全省2012年的旅游總收入才接近380億元。菏澤、萊蕪、濱州、聊城等市,雖然旅游總收入不算高,但發展勢頭迅猛,旅游收入增長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菏澤市以41.6%的收入增幅位居第一。
旅游核心競爭力在哪?
一位去臺灣旅游的游客回來這樣說:連臺灣阿里山景區賣土特產的大叔都知道山東有個“江北水城”,但“江北水城”只是名號,不是產品,來聊城到底能玩什么?這個問題引發了記者的思考,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城市的旅游核心競爭力。
山東很多市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問題就在于如何開發與營銷。比如濰坊,共有A級旅游景區76家,列全省第一,其中4A級旅游景區18家,列全省第二。論自然資源,有仰天山、云門山、沂山、泰和山;論景區資源,有諸城恐龍園、富華游樂園;論歷史資源,它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更是風箏的誕生地;論人文資源,孕育了眾多文學家和藝術家,其中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可謂是集大成者,作家莫言,更是把中國文化帶向了世界。如今“南蘇州”的旅游收入早已過了千億,濰坊旅游卻相對默默無聞。
“給我一個來旅游的理由。”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說,這就是核心競爭力,比如說濰坊有民俗,別的城市也有民俗,那么濰坊的民俗特色在哪里呢?一個旅游城市有好的旅游產品固然是好事,如何來包裝、營銷也很重要。此外,還要看這個城市的整體服務能力、保障體系等。
王晨光介紹說,上個世紀80年代,煙臺與青島的差距并不大,歷史上煙臺的國際化程度也很高,近年來兩市逐漸拉開了差距,但是煙臺的基礎好,擁有國內獨一無二的八仙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理論上講,煙臺成長為“大塊頭”的機會很好,這需要創造性思維,開展創造性工作。
要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個性
著名旅游城市的發展,將形成帶動全省旅游業跨越式大發展的城市高地。全省17市各有特色,有的濱海度假資源優勢突出,有的歷史文化厚重,有的自然生態良好,許多城市具備建成國際著名旅游城市的條件和基礎。
當一個旅游城市具備了基本的旅游要素后,怎樣讓市場來識別你?這就要突出城市個性特色,不能“千城一面”。城市的個性和特色,是城市旅游競爭成敗的關鍵。季緗綺指出,要堅持分類指導,實施區別化發展戰略。中西部以濟南、泰安、濟寧為重點,文化特色鮮明,要突出培育文化主題,提升城市文化氣息,打造國際著名文化旅游名城。東部以青島、煙臺、威海為重點,濱海資源優勢明顯,要積極順應休閑度假時代的到來,以度假酒店集群建設為著力點,打造國際著名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實施錯位競爭,打造泉城濟南、藍色青島、天下泰安、文化濟寧、仙境煙臺等知名旅游城市品牌。
一個城市若具有國際影響力,就要融入國際大環境,以建設國際優質旅游目的地為目標,遵循國際化旅游準則,打造國際化旅游產品,實施國際化旅游營銷策略,旅游管理服務與國際慣例接軌。各有關重點旅游城市,要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資源狀況,參照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標準,積極開展著名旅游城市創建活動,才能帶動山東旅游整體實現國際級水平的大提升。(邵方超)(完)(原標題:反思:山東旅游城市只見"滿天星"少有"大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