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場春雨將朱家峪沖洗得清清爽爽。沿著青石板路,來自濟南市里的趙立武老人,把一份鋼筆抄寫的知青名單送到了朱家峪“知青之家”籌委會。
3月6日,章丘市宣布將在朱家峪景區籌建“齊魯知青之家”、并向全國公開征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資料。消息一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文房四寶廣場、“闖關東”主題體驗館、朱家老街、水體景觀以及正在興建的“齊魯知青之家”……從去年開始的朱家峪提升改造工程,讓這個小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發生在朱家峪的這些變化,是章丘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事業的一個縮影。
構建文化發展體系,是章丘發展文化產業的著眼點。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該市科學制定文化建設發展規劃,規劃建設了泉水生態旅游區、錦屏山影視文化區、龍山黑陶產業制造研發區、出版物印刷產業區、朱家峪文化創意產業園、南部山區生態休閑度假區和清照文化市場交易區,初步構建起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效益明顯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章丘發展文化事業的著力點。該市已先后投資近10億元加快市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文化中心、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體育公園等公共文化場所,并向社會免費開放。投資5.5億元的章丘市城市文博中心,作為濟南市重點打造的12個文化項目之一,將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前全面完工。建成后將成為濟南東部最大的文化綜合體。
把文化惠民觸角向農村延伸。章丘市成立文工團、農村莊戶劇團等民間文化團體,組建歌舞、戲曲、書法、繪畫等文藝隊伍,廣泛開展春節拌玩、消夏晚會、文化下鄉、農村電影放映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扶持發展扛芯子、呂劇、五音戲等特色民俗文化。去年,該市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新建62處農村文化大院、6處社區文化中心,2處街道綜合文化站,40處農家書屋。在鄉村學校建設少年宮,基本形成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資源共享、特色鮮明的農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動項目和品牌。
推動文化發展,載體是支撐,品牌是引領。為此,章丘市重點打造了影視文化、文化旅游、特色工藝品等產業品牌。先后投資4億多元,集中打造集影視拍攝、文化休閑于一體的朱家峪、錦屏山、百脈泉等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影視制作產業。電視劇《闖關東》、《南下》等一批魯版大戲在章丘相繼拍攝,朱家峪影視基地成為了微電影拍攝基地。同時,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著力發展以百脈泉公園、清照詞園和百脈生態農業觀光園為主體的泉水文化旅游服務集聚區,以龍山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洛莊漢王陵遺址博物館和危山彩繪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的館藏文化博覽區,以蓮華山圣水禪寺、圣井危山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區,以濟南植物園、清照文化市場、圣水文化城為龍頭的特色展會服務區,形成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綠色生態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集群。
龍山黑陶是章丘特色工藝品牌的代表,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為發揚光大這一傳統工藝,章丘規劃黑陶產業基地,引導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去年組織舉辦了首屆龍山黑陶國際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專家評審暨山東章丘龍山黑陶發展高峰論壇。目前,章丘黑陶工藝生產廠家達到58家,完成銷售收入9000萬元。章丘將黑陶成功申報為國內第一個藝術和工藝品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