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最大的變化在于其投檔模式從過去的“志愿優(yōu)先”轉(zhuǎn)向“位次優(yōu)先”。
傳統(tǒng)的“梯度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分別填報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愿。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愿,按其先后順序,一般稱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投檔時,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院校志愿順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檔時間段進行檢索,待第一志愿投檔錄取結(jié)束后,再在第二志愿投檔時間段進行檢索,以此類推。比如說,在每個批次中,假設(shè)考生可以填4個院校志愿,這4個志愿要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投檔時,是按院校志愿順序先投第一志愿。此時,省級招辦在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的考生中,將報有該院校志愿的考生按投檔分排隊,再根據(jù)院校確定的調(diào)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投出。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投出,或投出以后被高校退檔,則要等待第二輪投檔。第二輪投檔則要看考生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有不滿額的情況,如未滿額,考生成績又能滿足第二志愿院校投檔條件,則投檔,否則只有等待第三輪投檔,看第三志愿院校在第二輪投檔后,有無不滿額的情況,依次類推。“梯度志愿”模式強調(diào)的是“志愿優(yōu)先,依照分數(shù)”的原則。
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強調(diào)的是“位次優(yōu)先,遵循志愿”,即對同一科類某批次線上的考生按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確定考生的位次,然后由高到低逐個地檢索考生所填的A、B、C、D、E志愿院校。比如說,報文科的考生按考生高考成績和享受政策加分情況,計算出考生的投檔分,然后再確定考生在文科考生中的位次。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檢索投檔,位次在后的考生必須等位次靠前的考生檢索投檔結(jié)束后才能檢索。也就是說,檢索投檔時,投檔分高的考生始終比投檔分低的考生優(yōu)先。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看考生填的志愿,檢索是按志愿自然順序逐一進行的。就某一考生而言,假設(shè)他填有A、B、C、D、E多個志愿,省級招辦在檢索時,是按照他的A、B、C、D、E志愿一次檢索。如果他符合A志愿院校條件,則他的檔案投向A院校,如不符合,則檢索B志愿院校條件,以此類推。考生檔案一旦投向前面的志愿院校,則后續(xù)志愿院校不再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