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方言中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服飾飲食、婚喪嫁娶這些事,老濟南人到底用啥詞說?9日,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濟南市發音人征集進入詞匯錄入階段,1200個語言標準詞匯將通過發音人逐一在濟南方言中“尋根”。
“繼父在濟南怎么說?”“后爹,一般不說后爸爸。”9日一整天,位于教師之家的濟南方言發音人專家組十分熱鬧,老年組男性發音人代表趙志平老人,手拿一本《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山東)調查表》中的1200個標準詞匯,逐一用地道的濟南方言念出來,周圍的專家組成員在聽完語音后,再根據濟南方言的具體含義,進行語音錄入。
專家組中一位山東大學教授告訴記者,1200個詞匯由全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確定,目前通過發音人的發音,確定其在濟南的具體語音和含義。1200個詞匯包括天文地理、時間方位、植物、動物、房屋舍器、服飾飲食、身體醫療、婚喪信仰、農工商文、勞作行為、性質狀態、數量、代副介連詞等14大類、35小類。
不過,地方詞匯“尋根”并非一帆風順。山東省語言學會會長盛玉麒教授表示,這個作詞表,把南方的一些詞匯和物件用在了詞表當中,但是到了咱們北方,有些東西咱們從來沒有用過,一些農村使用的,咱們也沒有用過,所以就只能空著。“比如說‘扁擔’,培訓時就有老人說,有一種帶鉤的,還有一種是鐵包頭的,所以大家就不得不討論,到底是哪一種,怎么念。”
盛玉麒說,例如“農民”、“兒子”這些詞,在方言中有許多種叫法,有的很土、有的則帶有貶義,比如“農民”可以叫做“莊戶人”、“鄉里人”、“莊戶孫”,在語義錄入時,一般會選擇含義文明準確的。據了解,濟南方言詞匯錄入已接近尾聲,魯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的語言學專家將在濟南對已完成的濟南方言詞匯進行會商。
地方詞“尋根”選老年男性
“語音由趙先生為主,為了防止誤差,我們還特意請來了老年女性發音人馬老師來輔助。”專家介紹。
采訪中記者發現,此次1200個地方詞匯發音主要參考了老年男性發音人代表趙志平的語音,而老年女性、青年男女發音人僅作為輔助。
對于這個問題,山東省語言學會會長盛玉麒教授告訴記者,選擇老年男性并不存在性別歧視性因素,而是主要考慮了中國文化中,女性地域轉移比較多,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男性的工作和生活地點比較穩定,因此選擇純正濟南方言語音,老年男性的可信度更高。
從語言能力上看,女性的語言能力強于男性,學習能力也強于男性,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發生語音上的改變。“從老年男性看,我們就更容易尋找到濟南方言的原始性。”盛玉麒說。
方言“尋根” 也能維護主權
為什么要在山東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征集地方語言語音?山東省語言學會會長盛玉麒教授告訴記者,征集地方語音不僅具有地方話的搶救性作用,而且還具有人口學、人類學、地理學上的價值,甚至語言也能維護國家主權。
“語言資源也是一種化石,它是信息的載體,是文化的載體。”盛教授說,比如“街道”的“街”,這個在普通話當中讀“jie”,但是方言中讀“gai”,而且在云南、東北,都讀這個音,而在日本、韓國,“街”也讀這個音,從音韻學講這就很具有研究價值,因為口語唇骨的發聲就很適合讀“g”而不是“j”,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普通話“介紹”,日本語叫“gai shao yi”,韓語則是“gai shao”,這樣呢,語音的資源性就非常大。
“我2002年到日本的琉球群島時,就發現那里的人不說自己是日本人,而是琉球人,他們的語音系統就與我國福建溫州、舟山地區的語音系統非常相似。建立起科學的語言語音數據庫后,未來我國有些有爭議的土地,我們就能通過當地人語言方面的特點找到領土歸屬中的語言學上的證據。”盛教授說。(張榕博 馮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