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機關是執法部門,也是服務部門。群眾路線走得怎樣,警民關系怎么拉近,群眾對公安工作是否滿意,衡量的首要標準就是群眾的訴求有沒有回聲”
今年7月份,我們開通了山東民生警務平臺,力求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公安廳”。依托山東警務云計算平臺,我們實現了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對群眾民生訴求事項的“一網受理、一站辦結、一口回復、一線回訪、統一考核、統一研判”。
群眾不管是向公安機關表達訴求,還是通過網絡平臺反映問題,只要涉及公安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的民生訴求,最終都會匯集到山東民生警務平臺。截至目前,山東民生警務平臺日均辦理群眾訴求、服務事項萬余件,辦結事項回訪滿意度達到99%。
為了更好地對接群眾訴求、“號準脈”,山東公安機關把收集觸角貫通到省、市、縣等各行政層次,拓展至黨委、政府、人大、政協、主流新聞媒體等外部單位和公安機關紀委、督察、信訪等警種部門,整合了10類122項訴求渠道。不僅如此,山東民生警務平臺還鏈接了“山東公安微博群”、開通了“網上公安局”、“網上警務室”,部分地市還推出了具有一鍵報警、交通違法查詢、事故快處服務等多種功能的手機版民生警務平臺。群眾點點鼠標,搖搖手機就能跟民警保持聯系。
平時,我也經常到民生警務平臺上去轉轉,看看規定有沒有真正落實,聽聽群眾還有什么意見。我們辦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及時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解答群眾疑惑,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最終形成良性互動。
按照現在的流程,受理單位在接到群眾訴求后,2小時內推送到具體辦理單位。對咨詢類事項,能夠當場答復的當場答復,需要研究的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回復;對投訴類訴求,在1個工作日內主動聯系投訴人,最晚10個工作日內辦結。
當然,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用好新媒體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既然做出了承諾,就得讓群眾感受到誠意。
現在,山東民生警務平臺第一時間將訴求推送至基層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訴求辦結后利用短信平臺進行回訪。山東省公安廳和市級公安機關分別成立了民生訴求巡查辦公室,建立了民生訴求巡查機制和訴求督辦反饋機制。
群眾訴求辦結后,民生警務平臺告知群眾查收辦理結果,并請群眾進行滿意度評價。短信回訪不滿意的,及時電話回訪,問清、問細、問實,找準群眾不滿意的原因,進行再次辦理。對第二次辦理仍不滿意的,召集辦理單位進行會商解決和責任倒查。通過這些方式,我們進一步實現了每一件訴求解決落地有聲、聲聲滿意。
(本報記者 卞民德整理)
讀者反饋
@嘉善老顧: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提升網絡素養,知網絡懂網絡,解決“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能手,提高互聯網條件下的執政能力與水平,通過網絡問政于網民、問需于網民、問計于網民,堅持網上有互動、網下有行動,讓互聯網成為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
@山東常睿:網上能夠聽到群眾原汁原味的真實聲音,也是領導干部聯系群眾接地氣的有效途徑;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主動融入網絡,使用網絡與廣大群眾加強溝通、交流和聯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服務。
@舟水之喻:網絡是如“淋浴”,集善如流,催官員滌污垢、“洗洗澡”,融入實際,保持本色,警惕享樂主義;網絡是“體溫計”,凸顯問題,推官員“治治病”,助社會“防未病”,掃除奢靡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