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汶口古石橋、蕭大亨墓地石刻被評為“國!奔壩奈
近期,國務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泰安市岱岳區的蕭大亨墓、明石橋榜上有名。
此次公布的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時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共六個類別。岱岳區的大汶口古石橋(明石橋)為古建筑類,蕭大亨墓地石刻為石窟寺及石刻類。
大汶口古石橋,位于大汶口鎮西南門外大汶河之上,江北第一古石橋,是大汶河上唯一的一座古石橋,也是至今保存完好并能正常使用的一座古石橋。大汶口古石橋始建于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年),石橋北起西南門,南至寧陽縣茶棚村,橫跨大汶河全長570.95米,全橋共65孔,寬2.5米,其中橋長238米。該石橋是一個整體石板橋,橋板每塊長3.5米,寬52公分,橋面用五塊石橋板縱橫連成,石板間均用鐵制外向錘形扒鋸鉗接。橋墩都用大石塊壘砌,向東迎水處為尖形以減少水的壓力。橋墩和地下石基相連,高者1.8米,低者五十公分,橋墩上的旗富明晰可見。此橋建成后,成為南北交通要道,對大汶口古石橋的盛狀及古鎮大汶口經濟的繁榮,古人曾賦詩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兩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橋上人如織,古鎮城內商賈昌。又有詩曰:金沙水底映日光,魚躍淺底翻花浪,三葉蟲石層層疊,舞燕戲水穿梭狂。
蕭大亨墓地石刻位于明嘉靖年間兵刑兩部尚書蕭大亨的墓園內,南北長809米,墓堆占地2畝,呈半圓形,墓前有童男童女4人,除牌坊前后對稱外,其余華表、武士、石虎、石羊、石馬、文侍各一對,均左右對稱,排列在長60米、寬8米的神道兩側。這組石雕群,布局合理,排列有序、結構嚴謹、氣勢宏偉、雕刻精細、和諧統一,是我國石刻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