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幽深,流水潺潺,色彩斑斕的彩溝有北方“小九寨”的美譽,這樣的秀美風光卻不廣為人知。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區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區內還有不少像彩溝一樣的地方“藏在深山人未識”。充分挖掘區內旅游資源,構建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將臨港區打造成為魅力旅游目的地,成為發展臨港旅游業的重要課題。
為了加快旅游業發展,臨港區科技旅游局對區內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摸底式普查。普查和調研結果顯示,區內旅游資源涵蓋了紅色、山水、濱海、歷史、文化、科普、工業、農業、鄉村等領域。以此為基礎,臨港區圍繞全區總體發展大局,確立了堅持文旅商一體的發展戰略,規劃整合旅游資源,科學布局旅游產品,加快完善旅游大交通體系,抓好旅游大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旅游區,推動旅游業良性、長遠發展。“紅、綠、藍、文、農”五位一體的旅游發展格局的確立,結合了臨港實際,突出了臨港自身特色,打造出的人無我有的特色旅游產品。
所謂“五位一體”即以毛澤東批示的厲家寨為重點,彰顯紅色精神;通過山水保護開發打造綠色風景;結合宜居濱海城市建設營造藍色風情;整合人民公社、世界第一石鐵隕石、古代兵學等資源,研究挖掘特色文化;以大櫻桃、藍莓、茶葉基地為重點,建設特色農業莊園,這一發展格局充分挖掘了本地旅游資源的獨特之處和文化底蘊,強化了吸引力和影響力。
目前,注重特色的旅游發展策略已經初見成效。彩溝位于臨港經濟開發區北部的朱蘆鎮,甲子山主峰迪雞峰東南側,綿延數十公里,流域內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色秀美,是國家AA級景區,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和提升空間。臨港區專門邀請青島、臨沂規劃設計院和北京國游索道有限公司相關專家實地走訪考察,編制完成了《彩溝旅游景區策劃案》。策劃案突出了彩溝的原本特色“彩”字,計劃廣種彩色植被與花卉,塑造多彩彩溝,將彩溝打造成為原生態、風景優美、居民富裕、社區和諧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態旅游目的地。該項目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獲得開發商的青睞。9月18日,朱蘆鎮政府與昌達置業有限公司簽訂項目開發合約,將于近期進行相關設施建設,對彩溝進行綜合開發提升。
為積極對接臨沂市“10+6”產業規劃,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發展,臨港區近期成立了文化旅游產業推進工作組,進一步修改完善《全區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把“濱海風情、山水風景、田園風光、臨港風格”的城鎮建設構想和“大水網、大生態”建設理念納入全區旅游總體規劃范圍,使整個規劃更完整,特色更鮮明,發展定位更明晰。
臨港區堅持將加快“大水網”建設與挖掘旅游資源、帶活區域經濟及完善水資源利用等方面有機結合,全力打造集安全、旅游、經濟、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現代水網運行模式。截至目前,鳳凰嶺水庫、牛廟橡膠壩、清泉林壩橋及金龍河、文龍河水域治理、人民湖景觀建設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龍潭灣水庫、繡針河水域一期治理等工程正加緊推進并將于年內完成。放眼望去,境域內9處水系重點工程和50余處塘壩水井錯落有致,條條河脈通聯著新城與鄉村,連接著經濟社會繁榮與生態宜居新生活,集防洪、供水、景觀與生態為一體的綜合水系建設,為臨港新城勾勒出“群山屏風水繞城、靈源活水河縱橫”的生態線條,“城在水中共美、人水和諧同生”的生態靈動之城秀景初顯。(徐夢 王海燕 劉興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