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熱傳微電影《80后癌癥患者的告白》,微電影主角是一名癌癥患者,講述了青島小伙張祺從悲傷到樂觀面對生活的過程。該片在網絡上線4天來,點擊量已經達到了8萬多。記者電話采訪時,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在25歲罹患胃癌,做手術切掉了2/3的胃,還進行了6次化療的年輕人。他的語氣輕松,給人正能量。目前他正處在恢復期,與朋友合作原創微電影《80后癌癥患者的告白》,“希望自己的經歷讓更多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正是張祺對生命的渴望感動了大家。
癌癥來了:關了公司,結束戀情
一部名為《80后癌癥患者的告白》的微電影乍一看鏡頭簡單,手法粗糙,但青島男孩張祺面對鏡頭講述自己的抗癌故事,這部飽含正能量的電影得到了無數網友點贊。“去年4月份我就開始覺得胃疼,當時醫生讓我做胃鏡我怕疼就沒做,去年11月份吃完晚飯,突然感到胃疼得厲害,家人趕緊帶我去醫院做了檢查。”那天,是張琪的25歲生日。醫生告訴他,胃疼的原因是患了惡性胃癌,病情兇險 。張祺一度以為是醫生誤判,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值得留戀的東西:維持了5年的戀情,自主創業的公司還剛剛起步。為什么上天這么不公平呢?片中,他進入特護病房的第一天,就有病友被宣布搶救無效死亡。“突然覺得生命充滿了未知,前一秒還充滿了希望,后一秒就被宣告死亡。”張祺做出了一個決定:結束戀情,關掉了公司,跟從前的生活說再見。“夢見自己被推進手術室,白茫茫的一片,一個聲音對我說,你長大了……”再后來,手術切除2/3的胃,6次化療,在半年時間里做出了無數選擇與被選擇。張祺說,自己學會了面對疾病的堅持與豁達。微電影里,有在醫院治療的場景 ,也有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在結束處,他和朋友們一起唱“怒放吧,生命”,大家紛紛為張祺送上祝福。
心態超好:80后抗癌微電影傳遞正能量
接受記者采訪時,張祺的樂觀與淡定令人驚訝。他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進入了恢復期,主要注意營養和保健就好,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我現在心態特別好,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朋友,特別是我的那些病友,是他們給了我勇氣。”住院后他還買過十幾本關于患癌后的書,“有復旦于娟的,有漫畫家熊頓的,都讓我覺得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容。”后來他還產生了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的想法,“得了癌癥后才知道生命的美好,就打算用微電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抗病歷程,希望年輕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張祺找到了交往14年的同學,組成了4人團隊。拍攝《80后癌癥患者的告白》的成本主要就是購買攝像器材。一臺照相機,一個三腳架就成了他最初拍攝的道具,導演 、攝像 、燈光、演員,他一個人包圓了。“做完化療后就開始拍,我既是攝像師 、又是導演 ,也是微電影的主角。”張祺本身是學電子商務的,2009年畢業于青島科技大學,這是一個性格開朗,對生活充滿想法的年輕人。他畢業后開了一家淘寶代運營的公司,剛剛投入10萬元錢,因為得病才終止,而現在他又找到了更好的實現自我的方式。他告訴記者,很享受拍公益片的過程,接下來還想拍一部介紹青島風情的微電影。
改變自己:學會做飯,自己種菜
其實,罹患胃癌之后,張祺改變了許多。“以前很少在凌晨2點前睡過覺,而且每天吃飯都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的。總覺得自己年輕沒關系,就這樣把自己的胃折騰病了”。現在他三餐規律,很少在外面吃飯,到點就寢,真正開始對自己好一點。
說到美食,他說因為怕給腸胃增加負擔,現在已經戒掉肉類,只吃素。而且還學會了做飯和自己在家種菜。說到拿手菜,張祺有點不好意思,“也就是一些家常菜,但我喜歡在家里陽臺上種點綠色蔬菜自己吃,就很放心。”
家里甚至開辟出一個陽臺小菜園,種上了生菜、黃瓜、辣椒等生態植物。現在,張祺不會窩在家里休養,而是走出家門 ,進行體育鍛煉。騎自行車、爬山、打羽毛球、釣魚,運動成了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