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丹麥成為王妃與妻子是她一生最大的過渡。現在,文雅麗(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是“腓烈特堡女伯爵”。她有了一個小自己14歲的愛人。她是招人愛的母親。每天學著在“粘糊糊無條件的母愛”與“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拼搏”間尋找平衡。

“不是所有的童話故事都必須快樂,但沒關系,生活在繼續!”
她繼續是一個慷慨的慈善家,給出時間,到醫院走訪和照顧病人。她最近重新成為了一名學生,參加了美國大學的課程。她還成為一家制藥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重返商場,做回真正的職業女性。
無疑,在這些多樣化的選項中,文雅麗最終肯定了一件。
童話,被我們高估了,但生活還在繼續!

在接受M.C。的獨家專訪時,她再也不用像多年前的王妃生涯那樣,儀態萬方,“背隨時要挺得筆直,”她笑,“我理解過去發生的一切。我必須對我的丹麥同胞表示尊重。”
不過,現在,她確實有大把時間可以舒服地靠在椅子上,像現在一樣,與我們談論她熱愛的孩子,她已逝的父親,她的愛犬……你想知道的一切!
她說,“不被自我形象所累。這種奢侈很美妙!”
童話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女孩名叫“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每天早上,她都去一個叫“香港”的城市上班,每天重復地在一間大辦公室里出入。突然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王子。他把她帶去了他的國家。她帶上了自己的愛犬奧斯卡一起跳上了飛機,因為在那個陌生國度,她不認識任何人,除了她的丈夫。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必須從頭再來,夢想新的生活。一開始,她感到非常孤獨。因為這里,不再是香港的那間“大辦公室”——有200個同伴一起工作,就算有問題,她也知道可以該去哪里——但在這個叫“丹麥”的童話王國,是完全不同的另個巨大系統,她獨自一個人,剛開始時,她簡直被嚇壞了!(笑)

17年前的感覺,就像回到5歲時。我來到丹麥。訂婚。結婚。成為公眾人物。與陌生人建立一種公共關系。我成為了王妃。我被我的職責吞沒了。突然間,你被多種期望填滿,你被角色填滿。你必須了解你的國家、同胞,結交新朋友。我不認識任何人。我發出自我疑問,“我能把工作做好嗎?我甚至連去哪里買日歷都不知道。”這就像一場颶風,把我原有的生活吹倒,使人感到很迷茫。我花了3年時間適應。還好,我足夠開放與頑固。
我不是傳統的“芭比女孩”。我知道,許多女孩都夢想成為公主。但我不是。我和我的兩個妹妹一起長大。我們喜歡戶外活動,活潑的生活,旅途不斷。我記得我們都極瘦,我們騎自行車,踢足球,和鄰居的孩子們“開戰”…… 在香港長大,從事財務工作絕不是兒時的夢想,但它確實在我成為少女的稍晚些時候變成了我的野心。這個野心可以確保我將來可以生活滋潤無憂。我的父母都是工薪層,在我們還是兒童時期,就被灌輸了香港人的“工作倫理”:長時間,辛勤工作。
我繼承了母親忙碌的基因。我一點不怕高壓力和快節奏。我一向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這種無窮的能力現在遺傳給了我的兒子。

我從來就不是什么“灰姑娘”。我的背景就是人們常說的“熔爐”。我的父親是中英混血,母親是奧地利和波蘭混血。我有焦糖色的皮膚。我的瞳孔是溫棕色的。我出生時,香港人正在跟缺水問題做斗爭。這意味著,我的母親只能每四天清洗一次我的衣服和尿布。他們在婚后一年有了我。他們的生活不富裕,但保證了三個孩子都安全成長與快樂。我們生活在一個從來沒有冬天,沒有雪的城市。是的,我是城市的孩子。所以,父母讓我們保持和英格蘭與奧地利的密切聯系。我記得一些特殊的暑假:我們住在鄉下,看到一頭牛,或者是母雞下蛋,就足夠讓我們興奮好幾天。我的首次歐洲之行,是去奧地利。大約3歲。與我奧地利的家人一起慶祝圣誕節。之前,我從沒見過雪,只吃過雪糕……
我是個好學生。但恐怕,港島中學的老師記憶更深刻的是,我很害羞。怎么克服這一切?(笑)18歲,離開家,我去了奧地利學習經濟。我和祖母瑪蒂爾德住在一起。在我學成回港后不久,她就去世了。我在香港得到了一份旅行社的工作。這導致我又去日本待了一段時間,學會了一些日語。從日本回來后,我在外匯市場上工作了4年(花旗銀行及怡富集團香港分部任職證券經紀人)。而后,又去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了一年。再次回港后,我在GT管理(亞洲)有限公司的香港交易所工作,主管銷售及市場,離職前是副行政總裁。起初,我只是一個助手,每天和很多人說話,我想,就是這些經歷讓我得到了練習和鍛煉,讓我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訂婚消息時不再緊張。

獨立女性
我習慣一直不斷地為自己做決定。我的學習,我的工作,我的婚姻,當你完成了,你就有獲得了更多控制生活的能力,可以引導你的想法。
我喜歡“高調”。從小就愛嘗試不同的事情。累不累?我情愿累,也不愿無所事事。這就是我快速獲得職業生涯勝利的秘訣。你必須專心致志,你必須學會奉獻,你必須時刻保持激情,你不能失去目標感。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目標會變化。和我們18歲時的目標不再一致。這很自然。因為你已經達到了一些,你又為自己設定了新的目標。我們不只是往后靠,說,“好吧,我已經取得一切了。” 相反,我們永不滿足。永不停歇。我們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學習新事物的向往。這就是人類的美妙之處。
獨立女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特點?自信與決心。你也必須有野心,以及,能夠照顧自己。
成功的公式。做自己。如果你嘗試“不是你的東西”,那你不可避免要失敗,你不可能100%成功地描繪自己。試著做自己吧!表現專業和準備充分吧!

前王妃
初嫁到丹麥時,媒體把我描繪成有非凡的能力適應婚姻與新環境。這導致人們現在常常問我,你當時怎么保持你的自信?我會說,“嘿,我根本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更人性一些的回答是,“那樣做,我根本一點都不舒服。”我開始學習丹麥語時,我就對身邊的每一個人說:“請告訴我,如果我正在犯錯的話。”如果周圍的人們都對我不足夠開放,不告訴我“噢,你說的是錯的”,我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我認為比這個提問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積極地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并且了解,它們為什么發生?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我都來不及緊張。

我當然有失去自信的時刻。這是人生必須的階段。在我的旅行經驗里,我的角色是各種組織的“監托人”(身兼21個公益組織的職務,有丹麥紅十字青年團、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ARKEN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這些經歷深深觸碰到我。我曾追隨UNICEF到訪過泰國清邁的一個北部村子。很窮。我們訪問了雨林里的一個家庭。父母只有二十來歲。美麗年輕的夫妻,帶著3歲的小女兒。那是個甜蜜的孩子。她不停跑啊,笑啊。她還不知道她的父母感染了HIV病毒。我問父母,他們對生活的期望。那個父親說,他希望有牛。他真的希望可以為他的家庭帶來一些什么。這時,我想,這一切太夢幻了。他們始終保持自己的尊嚴。他們沒有向我們要錢,或者因為自身陷于病痛的處境就對社會憤怒。他們希望為他們的女兒提供最好的事物。但事實是,他們不會看到她完成學業。他們還是年輕人,但他們的將來已經被死亡偷走了。

那是我最艱難的一刻。有時,在那種處境里,你只要聽著就好了,你不用一直有答案。你只要嘗試盡可能地最好的支持就夠了。嘗試人道工作。試圖理解別人的世界,試圖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不公。我記得,那天,當我返回酒店,我的小兒子Felix 那時只有5個月(我帶著他一起旅行,因為他還在吃母乳),家里的每個人都想引起我的注意,約阿希姆也想知道這一天我過得怎樣。但我記得,我直接沖進浴室,反鎖了門。我想“成為自己一會兒”。我把它們包裹得很好。我知道我的脆弱幫不了任何人。如果我試圖在公眾面前開始打破我的笑容,那就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