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春筍煨土雞
一直想煲這道湯,就等春筍。
最近以來一直都有筍在市面上出售,如果你去詢問春筍,就有小商販想蒙你;如果你和他理論,強調那是冬筍而不是春筍,他就會“嘲笑”你——“春天了,當然是春筍!冬天才賣冬筍!!你不懂……”呵呵,原來如此。
北方不產筍,市場所售均是南方運來。北方人吃筍不多,一般也不太會區分冬筍、春筍、夏筍,以為都是筍罷了。可是,每根3、5斤重、底座兩只手都掐不過來的筍,怎么也不像雨后初露尖角的春筍,甚至連冬筍都說不上,大概可以叫做“鮮竹苗”。
倒叫我想起今年的年夜飯,因為家里人口多,決定出去吃。每人200大洋的標準,其中一道“清蒸鱖魚”算是壓軸大菜,端上來一瞧,這哪是什么鱖魚,明明是一條淡水鱸魚,價格每斤也就差20多塊錢,一條魚不超過2斤,算下來成本也就差個幾十塊錢罷了,何必作假呢!當即就想和店家理論理論,竟被老公按住——大過年的,就圖個氣氛,算了吧!——唉!消費者把奸商慣壞了!
接著說筍。其實冬筍和春筍都是一家人,不過是采收時間不同罷了。一般竹筍長出土面前稱為“冬筍”,出土后叫“春筍”。功效上,冬筍吸收了冬天的陰氣,因此有滋陰的功效;春筍接受了春天太陽的照射,有一定的生發作用。口感上,冬筍肉質細密,澀麻鮮甜;而春筍已長出地面,像樹芽一樣,更嫩滑爽口。外形上,冬筍底座短粗,春筍則細長。
吃春筍是春天的一個好選擇,它的生發之氣能夠鼓舞肝膽。與土雞同煨成湯,功效尤為顯著。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的調養也應與自然相符。春屬木,通于肝,肝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代謝器官,若能在春季里好好調養,就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增強免疫力,因此有“春宜養肝”之說。五禽中,雞應于肝,喝雞湯能滋養肝血,最能養肝。而春筍接受了春天太陽的照射,口感滑嫩爽口,有利竅、通脈、化痰、消脹、助陽氣生發的功效。于是,春筍煨雞湯可謂是春補第一菜品。
材料的選擇——雞,野雞為上,但野雞難得;于是土雞自然成為首選,走地散養、生長期長的土雞最好,價格自然也就貴些。筍,當然是春筍,冬筍以滋陰為主,沒有生發陽氣的功效。
味道嘛——要慢慢煨,再用生姜、大棗或枸杞等中和一下竹筍的寒氣,煨至竹筍和土雞的鮮味兒充分釋放,雞肉鮮香軟爛,春筍鮮嫩滑脆,湯清油浮,入口鮮甜。
選對材料,則無論美味還是營養,這道春筍煨土雞當真不同凡響——
春筍的營養成分比冬筍更勝一籌。春筍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因此被譽為春天的“菜王”。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就有“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的描述。據說唐太宗就很喜歡吃筍,每逢春筍上市,總要召集群臣大品“筍宴”,并以筍來象征國事昌盛,例如,比喻大唐人材輩出,猶如“雨后春筍”。
材料:
主料:鮮土雞半只,春筍3根;
調料:生姜數片,大棗10來顆,鹽適量
做法:
1、材料圖:土雞(現宰活土雞,花了我90多大洋呢!)
2、材料圖:春筍(內行的筒子們幫忙看下,是春筍不?我乃北方“土老帽”,按圖索驥,不知對不對)
3、土雞治凈,斬成大塊兒,分成兩份,一份現吃,一份冷凍以待下次。(看幾個人吃了,一家三口,一頓半只足夠)
4、煲湯時雞胸肉總是遭冷遇,于是單獨剔除,另有妙用。(看我多會“過”。沒辦法,物價飛漲,工資不長。)
5、土雞塊兒涼水入鍋;
6、中大火煮開,煮出血水和浮沫,撈出后用不燙手的熱水沖洗干凈;
7、洗凈后的雞塊兒放入燉鍋(可用砂鍋),加入姜片和足量的熱水;
8、大火煮開,期間再次打去漏網的浮沫。
9、煮雞肉時,可以處理竹筍:將筍從中間剖開,很容易就剝去筍殼了;
10、洗凈后切滾刀塊兒;
11、入沸騰的鹽水鍋中煮3、5分鐘后,撈出過涼并用涼水浸泡片刻;
12、待湯鍋煮沸后,將過涼后的春筍加入到湯鍋中;
13、大火煮開轉微火,加鍋蓋燜燉2小時;
14、大棗洗凈,入鍋前扭一扭,露出果肉;
15、加入到湯鍋中;
16、同時加入適量鹽,再燜燉20到30分鐘,即可。
貼士:
1、此乃鮮湯,所用為最基本的調味料,最能體現其鮮美滋味,湯味清、鮮。至于口重者,加醬油、加醋、加辣醬、加胡椒、加香菜、加蔥花……皆可,只是要等盛到自己碗里再加,別“壞”了一整鍋好湯——此話對我老公講的。
2、竹筍含有草酸,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用淡鹽水焯燙、過涼并略浸泡不僅可以去除絕大部分草酸,還能去掉竹筍的澀味,因此無論從營養還是從口味的角度,焯燙這一步都不能省略。
3、煮沸后小火慢煨,才能充分煨出春筍和土雞的鮮味兒,一定要有耐心。如果是真正散養、生長期比較長的土雞,更要長時間慢煨才能煨透煨爛;如果煨不到半小時雞肉就脫骨了,那就不是地道的好土雞了。
4、大棗后加,可以減少營養流失;還可以加枸杞等。竹筍性涼,大棗、枸杞、生姜等可以中和其寒氣。
5、調味千萬不要多,八角、桂皮等香料不要;雞精、味精等鮮味劑要忌;連料酒都不需要。吃的就是原味兒、鮮味兒。
6、一次加足水,盡量避免中間加水,否則味道大打折扣。
7、春筍雖好,不可多食,每人每天別超過一根;脾胃虛寒者慎食;不可與海鮮同食,尤其是過敏體質者。
(來源:芹意·隨心而至家滋味 作者: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