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曝光的廣州大米鎘超標事件,確實驚嚇到了國人,頻繁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老百姓神經變得極度敏感。雖然這一事件已被專家們的科普平息下去,但是再次提醒了我們所生存的大環境如空氣、水源、土壤被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了,而與這些污染最有關系應該是我們以之為食的、靠土壤生長、靠海水養殖的食物了,因此這里有必要梳理下我們平時不在意的,但又無法被忽視的那些暗藏重金屬風險的食物,對這些常見的食物先有整體的認知,這樣才能科學選擇食材,讓一日三餐吃得營養,吃得健康。
1、警惕產自礦區、工業區、交通主干道、垃圾場、醫院周邊等地的蔬菜
我們知道每天要多吃蔬菜,吃新鮮蔬菜,但是否知道蔬菜是所有食物當中最容易出現重金屬超標的食物呢(現有文獻都闡述了同樣的結論)?蔬菜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種植土壤、灌溉水及空氣中的污染來源,其中鎘、鉛、汞、鋅四種重金屬超標率最突出。當然不同種蔬菜富集重金屬的量是有差別的:一般葉菜類比如菠菜、茼蒿等對重金屬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強,根莖類如山藥、芹菜等次之,瓜果類如辣椒、南瓜、苦瓜等最弱。
由于蔬菜是種植在土壤中,經施肥、水灌溉長大,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屬先由根吸收后,在根中積累,再被運輸到其他的部位,所以一般地下部位對重金屬的積累大大高于地上部位。那為什么葉菜類富集量排第一呢?一方面葉菜類的葉子吸收空氣中的重金屬,另一方面來自根部重金屬的累加。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搞清楚蔬菜產地是否有嚴重的環境污染情況,去正規超市購買,不要買路攤小販出售的蔬菜;三餐葉菜類、根莖類、瓜果類蔬菜交替著吃;烹調時葉菜類盡可能將最外層葉子剝掉舍棄,根部靠上部位多去掉些。
2、近海海產品重金屬超標概率大
由于近海海域受到沿海城市和工業排放物的污染,一些在近海養殖的魚貝類、藻類等必然成了富集重金屬的主要生物了,其中金屬汞、砷和鎘超標最為常見,而且魚貝類內臟、魚頭富集更多的重金屬;而魚體積越大富集量越多。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選擇吃遠洋深海魚,如三文魚、金槍魚、鯧魚等,少吃近海魚,如小黃魚、鲅魚等、帶魚;選擇個頭較小的海魚,不吃或者少吃魚內臟、魚頭;雙殼貝類如牡蠣、蟶子、貽貝等不要吃整個軟體部(整體部含內臟、生殖系統等),應只吃肌肉部位,可大大減少攝入重金屬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