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蒜價越來越低,蒜商手里的蒜也越來越難出手。 記者 馬輝 攝 □記者 馬輝
鮮蒜上市,菜市場上的零售價不過1.2元/斤,吃到便宜蒜的市民感到是件高興事。而在大蒜原產地金鄉縣,距離鮮蒜大量上市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而各種信息漫天飛的南店子,卻讓今年的大蒜市場形勢有些撲朔迷離。一邊是去年賠得一塌糊涂的蒜商,一邊是今年怕重蹈覆轍的蒜農。今年,大蒜總產量增加已成定局,不約而同的是,在這個初夏,蒜商和蒜農對今年的蒜價預期都異常低。
去年蒜商普遍賠慘了
18日上午,老家湖北的蒜商老高的表情和當天金鄉陰霾的天氣一樣,愁眉不展。在被稱作大蒜華爾街的金鄉縣緡城路的街角,沒有咖啡,沒有酒吧或茶座,一切異常簡陋,和老高表情相似的數百人聚集在這里,滿地都是他們扔掉的煙屁股。
大蒜主產地南部的一些地方,早熟蒜已經開始上市了,再過上幾天,主產區的大量鮮蒜也要集中上市,而老高之所以發愁,是因為去年賠慘了,現在手里還壓著一些老蒜,雖然舍不得出手,但“賠到發慘”已成定局。
“天天泡在這里,所有積蓄都壓在里面,根本沒心思回家,來到這里,和所有扎堆此處的人們一樣,渴望從蕪雜的信息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一些東西。”老高說,去年,他感覺大蒜總產量減少,便賭了一把,陸續收了400多噸大蒜,均價3元/斤,而過了春節之后,大蒜價格一路走低,到了現在,一元多錢/斤的價格,老蒜都不好出手。
來自江蘇的蒜商老張說,畢竟新蒜就要下來了,之前很多消息說,今年的種植面積、畝產均比去年高,大家對今年大蒜價格的預期都要低。“去年賠慘了,100萬元投進去,現在能收回來20萬元就不錯了。”老張告訴記者,去年收蒜的成本高,3元多/斤收的,年前感覺3元/斤的售價不賺錢,就一直等著,結果春節后就一路下滑,差不多就出手,爭取再低價收些新蒜,彌補一下損失。
這就是屬于大蒜交易的場景,每天清晨,緡城路南端,一輛接著一輛的小車停在路旁,前來打探信息的各路大蒜儲存商、蒜農和經紀人匯集于此,或三五成群,或不停地撥打著電話,對于多數人而言,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跳出這個輪回。“總感覺賺的是小錢,賠的是大錢。”一位來自東北的儲存商說。
每斤1.5元蒜農才夠本
在靠近緡城路的一條小街上,兩邊林立著上百家冷庫,往年這個時候,冷庫老板們或許已經因為找到了儲存商而松了一口氣,而今年,由于大蒜價格走低,老蒜和新蒜之間的一場暗戰還在悄然進行著,冷庫主的腳步也亂了……
不少冷庫的老蒜已經售罄,在金興達冷庫,冷庫主孔慶本告訴記者,前幾天1700多噸老蒜就全部賣完了,儲存商賠得很厲害,但是不賣的話,風險更大。在這家冷庫周邊的幾家冷庫,也都騰空了,等待著新蒜的入駐。
事實上,一切并非那么順利。孔令本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開始搶著定庫了,可是今年,卻一點動靜沒有。“手頭有老蒜的,千方百計找買主,今年聽說新蒜量不小,更不敢跨年賣,今年的產量大,價格不明朗,蒜商們也是異常謹慎。”
“去年蒜商賠,今年要讓蒜農埋單。”在南店子,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傳了出來。對此,金鄉縣李閣鄉駱莊村的蒜農駱德嶺有些不高興,他告訴記者,這幾天,鮮蒜的收購價也是一路往下掉,從前幾天的1元/斤,已經跌到了七八毛/斤,按照這個價格,今年肯定賠大了。
駱德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的大蒜畝產量預計在2000多斤,按照現在的價格,一畝地的鮮蒜能賣到2000元錢左右。而按照成本,蒜種占到1000元,肥料要800元,收獲的人工成本要1000元,耕地、澆水、塑料大棚等雜項也要花費400多元錢,不算蒜農人工,一畝蒜地的成本也要在3200元以上。“如果等到大蒜干了再出手,還是這個價錢的話,真是要賠得更慘。”
根據濟寧市中糧農產品投資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分析,以金鄉以及周邊產區為例,農民種植大蒜的成本(不含蒜農自己工費)每斤約在1.5元。
今年是理性回歸過渡年
信息不對稱,對于近幾年過山車一樣的大蒜價格來說,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時間逼近新蒜上市的節點,庫存量還有多少?今年的大蒜總產量有多少?市場需求怎么樣?有關的這些信息在小小的金鄉縣,可謂到處飛揚著,一刻也不曾停下。而貌不驚人的南店子是名副其實的主戰場。
“老蒜應該售出九成左右了。”“預計還有20萬噸。”“庫存量還有不到20萬噸”……各種聲音匯集在南店子,混亂的程度讓人無從下手。更是有一些蒜商聯手組成所謂的大蒜儲存商聯盟,通過一些手段抵制大蒜低價,而信息的發布,也是手段之一。
“信息非常重要,近年來大蒜產業發展很快,但是由于大蒜信息產業嚴重滯后所致的價格波動,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金鄉大蒜產業信息協會理事長楊桂華認為,金鄉及周邊每年要儲存100多萬噸的大蒜,行情的變化和儲存商對大蒜信息的了解有很大關系。儲存商的惜售和拋售都會造成行情的波動。畢竟,全年中的9個月份,全國乃至全球大部分吃的是冷庫蒜。“信息明確的早,市場的波動就會越小,這對大蒜產業的健康發展極有好處。”
“2013年,大蒜總量應該達到了本周期波動的最高峰值,不會有狂熱的搶購,更不會有跟風的泡沫,應該是理性回歸的過渡年。”說起今年的行情,楊桂華分析,從不利的情況看,今年的大蒜種植面積要大于去年,畝產量有所提高,總量較大;同時,蒜農和蒜商對蒜價的預期都明顯低于去年。有利的方面也不少,低價位有望刺激消費,蒜片加工業對大蒜的需求量增大,有望消耗大量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