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商河一農民宣紙上雕出《清明上河圖》
新華網濟南2月10日電(記者 周科) 山東省商河縣鄭路鎮張廟村農民趙欽玉近日向外界展示了他歷時8個月完工的剪紙版《清明上河圖》。這是他自學剪紙以來讓自己感到最驕傲的一件作品。
趙欽玉介紹說,他雕刻的這幅《清明上河圖》長8米、高0.5米,從策劃到制作完工歷時8個月,包括繪畫草圖、打樣稿,后期刀刻等程序。“僅刀刻階段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而且每天連續工作16個小時。”
這幅作品完全采用傳統剪紙手法,共用了6把刻刀、50多個刀片和8張萬年紅宣紙。雕刻的人物達1000多個,每個人物神態各異,他們或吆喝或飲茶或說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趙欽玉說,這幅作品最難的部分不是人物而是書法。原作有200多個漢字,每一個字的筆法蒼勁、飄逸,極難模仿,尤其是對于這位莊稼漢來說,更加困難。為此,他特意買來各種字體的字帖進行研究、琢磨和領會,并通過字典將原作里每一個字的出處查詢清楚,再將字轉化成現代漢語進行理解。
今年50歲的趙欽玉以種莊稼為生。8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剪紙作品后開始迷上了剪紙藝術。隨后,他通過電腦教學視頻自學,慢慢熟悉并練習刀法。剛開始,他只能剪巴掌大的窗花,后來隨著技藝的嫻熟,他能剪出一人多高的風景畫。
趙欽玉雕刻《清明上河圖》的消息一傳出,迅速引來周邊許多村民前來圍觀,還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一睹這幅剪紙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