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省直機關提高行政效能、實現科技防腐、加強廉政勤政再建新平臺。省發改委“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系統自2014年1月1日試運行,近日,該系統全面建成并正式運行。在行政審批、公文辦理、政務大廳、決策參閱、監測預測等5個平臺,以及項目信息平臺中的重點項目管理子平臺已上線運行一年的基礎上,電子監察、法制監督、專家管理等3個平臺也上線運行,整個系統更加完善。
在家中就可完成項目申報
記者了解到,電子政務系統包括“一網、三系統、十二平臺”。“一網”,即“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網;“三系統、十二平臺”即政務運行、政務監督和政務支持三個系統,囊括了政務大廳、公文辦理、行政審批等十二個平臺。
高唐萬和汽車改裝研發有限公司法人李鐵軍對電子政務網的好處深有體會:“省發改委電子政務網自去年啟動以來,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項目申報,而且可以隨時查看項目的審批進程,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成本。”
“以前企業申報項目走完審批流程至少要20天,在濟南和高唐來回跑多次,勞神傷財,現在10天左右就能拿到項目核準的批文。”李鐵軍說,“這個變化對企業來說太重要了!你早幾天開工建設,可能就會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電子政務網電子監察平臺還設立了預警監察方式。電子監察平臺與公文辦理和行政審批兩平臺直接對接、實時監控,對行政權力事項網上運行超時限、違反審批程序、違反政務公開規定等違規行為,自動發出黃色預警或紅色報警信號。當電子監察平臺發出預警信號時,委內監察室會同機關紀委將通過督辦提醒、誡勉談話、嚴肅問責等方式追究相關處室(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承辦人的責任。
一半行政審批事項取消或下放
據省發改委負責人魏建強介紹,“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網根據不同權力運行特點和廉政風險情形,制定了富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運用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加以監控防范,實現了權力的規范、透明運行。
“陽光審批、勤廉發改”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按照“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加強”的要求,以電子政務網為載體和平臺,積極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下決心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據了解,系統建成以來,省發改委先后編制了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和行政審批事項申報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2項,占到50%;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在2013年末取消或下放核準事項47項的基礎上,去年又取消或下放26項。“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網使全委法定審批事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明確了工作時限和標準;實行入口統一管理,保證了各項業務辦理的全過程可查詢、可催辦、可調閱;健全重大項目稽查監管體系,做到了項目審批網上全程辦理、可查可控、相互制約,按時辦結率達100%;先后完成了魯南通道、濰萊鐵路等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工作。
讓權力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
《“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網運行管理辦法》規定,應納入網上運行的權力事項和公文而未在網上運行的;未按行政權力事項和公文辦理內部流程圖規定的程序行使行政權力和辦理公文的;未按時限要求辦理有關行政權力事項和公文的;未按時限要求辦結有關行政權力事項的,將作出相應處理。
根據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行政審批平臺對各類行政審批事項的申報材料、辦理依據、時限要求等作了詳細說明。根據省政府向社會公開承諾的權力清單,從工作時限方面著力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審批實行“統一受理、接辦分離、統一回復”的制度,需省發改委辦理以及需轉報國家的審批事項,不同類別的項目申請人分別通過互聯網、省級縱向網、省電子政務內網申報,由省發改委行政審批管理處負責統一受理和管理,有關業務處室按職能負責辦理,辦理結果由行政審批管理處統一向項目申請人發送。
魏建強說:“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加快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政務服務平臺,讓權力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這是政務改革的重要目標。”下步,省發改委將以“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平臺為主體,持續推動建立與國家及市縣聯網、縱橫聯動的項目審核管理系統,努力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把口袋里的生產力全都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