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家屬向記者展示孩子照片胡先生家屬向記者展示孩子照片

  近日,胡先生的妻子在淄博市中心醫院產下一男嬰,孩子一出生就沒有右手。胡先生告訴記者,妻子閆女士產前在該院多次進行B超篩查,篩查結果均未有異常。胡先生一家認為,篩查正常孩子卻出現肢體殘缺,醫院應承擔相應責任。醫院方面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責任劃分需通過法律途徑來裁決。文/圖記者李林超

   孩子一出生右手殘缺

  胡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在4月11日中午出生,當時他和家人都在產房外焦急的等待消息,“心情特別激動,過了12點,孩子被從產房里面抱了出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胡先生說,在檢查過孩子的身體狀況后,全家人心里“涼了一大截”,“兒子很可愛,非常討人喜歡,可是在抱孩子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根本沒有右手。”

  在對孩子的右肢仔細觀察后,胡先生發現,他的兒子除了右手,右手腕部位同樣缺失。“家里的生活全都打亂了,現在孩子已經出生了一個星期,一家人都還沒有心思給兒子取個名字。”胡先生說,除了孩子,他同樣擔心妻子的身體,“自從她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心情一直很不好,奶水不足,根本沒法喂孩子。”

  胡先生介紹,他的妻子懷孕后一直在淄博市中心醫院建檔檢查,此前他們一共進行了4次超聲檢查,最近的一次檢查距離閆女士生產不到20天,“為了能夠更全面的觀察胎兒情況,其中有一次,我們選擇了精度更高的四維彩超篩查。”

  產前多次篩查未見異常

  在胡先生出示的一份檢查日期是2014年12月18日,抬頭為“淄博市中心醫院超聲診斷報告”的材料中,記者看到在“超聲描述”內標注有,“胎兒四肢可顯示”。就此,胡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妻子的孕期已經是24周,“篩查報告中也提到四肢可顯示,可是孩子生下來卻是右肢殘缺,這讓我們沒法接受。”

  雖然內心無法接受,胡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考慮孩子的未來,“孩子是最無辜的,我不想讓他在將來背負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負擔。”通過查閱資料,胡先生注意到,類似情況中,安裝義肢是很多家長的共同選擇,“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義肢都需要多次更換,這是很大的一筆經濟負擔。”胡先生一家認為,相關負擔不應當由他們獨自去扛,醫院一方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四次篩查結果,胎兒均沒有異常顯示,篩查結果正常,可是孩子出生后卻沒有右手。這么明顯的情況,我們質疑為什么會沒有被篩查出來。”

  聲音

  衛生部門稱產檢“四肢”不含手足

  不便就此明確醫院是否需擔責

  在淄博市衛生局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山東省衛計委此前發布的一份《關于印發山東省產前超聲檢查技術規范(試行)的通知》中提到,手足并不在六大類必篩項目中。

  記者注意到文件中,超聲產前篩查包含了“四肢”一項,該工作人員解釋,根據文件,“四肢”并不是大家普遍理解的概念,“文件對四肢篩查進行了界定,肱骨、尺橈骨、股骨、脛腓骨,測量股骨長,這里面并不包含手足”。對于胡先生反映的問題,該工作人員回應,她不便就此明確醫院是否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就此,淄博市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對胡先生一家提供的四次篩查情況并無異議,對其中出現的“胎兒四肢可顯示”,該負責人介紹,經過醫院相關專家分析,檢查結果是客觀的,如果家屬方對此有爭議,可以提請到相關機構進行鑒定。對于相關的責任問題,他們建議通過法律途徑來進行判定,“我們會根據法律的判定,來決定是否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