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4月20日訊(記者 宋立山 實習生 邵群) 20日上午,由山東省科協、齊魯晚報和大眾網聯合主辦的“泰山科技論壇”在濟南正式啟動,首期論壇聚焦“防雷前沿技術”,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探測所所長張義軍通過精彩的報告,為觀眾揭開雷電的神秘面紗,傳授防雷的技巧和前沿技術。

  遇到雷雨天,到底該往哪里躲避?孩子到底缺不缺鋅,微量元素跟兒童營養到底啥關系?蜂王漿賣得貴,到底貴在哪里?買來的羊肉味道不正,怎么鑒定真假?得了腦血管病,還有得救嗎?這些問題,不是關系到生命安全,就是關乎身體健康,光道聽途說可不行,得問問專家的權威說法!找不到專家咋辦?去“泰山科技論壇”呀!

  “泰山科技論壇”圍繞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圍繞學科行業發展和科技前沿,邀請行業和學科的領軍人才,為公眾答疑解惑,打造高端、權威的科學傳播平臺。省科協學會部部長夏慶剛介紹,論壇擬每年舉辦30期左右,由各省級學會、市科協具體承辦,今年共有27個項目首批入選,涵蓋理、工、農、醫及綜合交叉學科等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承辦單位均為省科協所屬省級學會及市科協,邀請的專家都是杠杠的。

  20日,論壇第一期由山東省氣象學會承辦,主題為“防雷前研究技術”。“我國平均每年因雷電造成上千人傷亡,約550人死亡,財產損失為70-100億元。人員傷亡僅次于暴雨洪澇、氣象地質災害之后名列第三的氣象災害。”張義軍說。

  作為面向公眾的公益性公共論壇,每期論壇舉辦前,主辦單位將面向社會公眾發布預告,論壇舉辦中同步進行網絡視頻直播,為公眾走近科學、參與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