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老母親

  聽孫子唱“蟲兒飛”就像小刀在心上刮

  “孩子們唱蟲兒飛,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人兒你思念誰……晚上我就睜著眼,看著天花板,想兒子啊你在哪啊?”

  3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文萬成家里,一進家門就傳來了狗叫聲,文萬成的妻子李繼平趕緊迎出來。

  孫子孫女健康成長是老兩口最大的欣慰。生活日報 記者 王鑫 攝

  文萬成的房間有些雜亂,一臺電腦旁擺著各種硬盤和資料。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的照片,擺在電腦上方,照片里兩個孩子笑得很甜,文萬成一抬頭就能看見。“這是孫子孫女,累了就看看他倆,心情就好很多了。”

  客廳里空蕩蕩的,沒有電視也沒有沙發(fā),孩子的玩具堆在一起,家具都是老式的。三年過去了,65歲的李繼平說自從兒子走后,她一個好覺都沒睡過。“晚上就睜著眼,看著天花板,就想兒子啊你在哪啊?”

  “三年前的3月4日,我兒子去出差。”李繼平拿出兩張文永勝的照片,照片中的小伙神采奕奕十分英俊。“我站在窗前,看著他離開。三年了,我再也沒見過他,最后一眼竟是背影。”

  拿著兒子的照片,李繼平一下激動起來,淚珠從臉上滑下。“逢年過節(jié),我都不敢讓親戚來家里,就怕看著別人家團團圓圓的,我就想起兒子。”李繼平擦了擦眼淚,哽咽起來。“兒媳、孫子孫女經常唱‘蟲兒飛’,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人兒你思念誰,我在一旁看著、聽著,那歌啊就像個小刀,在我的心上刮一下刮一下。”

  思念·幼兒稚女

  4歲娃常跪地祈禱希望爸爸早點回來

  “10歲孫女偷偷寫日記,寫著想爸爸,希望爸爸快回來,我看了心都要碎了。”

  3月2日是李繼平小孫子的生日,李繼平說出事后,他們家什么節(jié)都不過,就兩個孩子的生日是必須慶祝的日子。“最可憐的就是孫子和孫女。”李繼平忍不住又抹起淚來。“他們的爸爸在書房擺了個佛龕,也不知兩個孩子從哪學的,經常跪拜在佛像前,嘴里低聲念叨著,為爸爸祈福,希望爸爸早日回來。”

  小孫子只有4歲,還不懂事,李繼平就告訴他,爸爸英語不好,去美國出差了。“小孫子就經常拿個地球儀,隨便一轉再拿手一指就能指到美國,說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忙完就能回來。”李繼平說,每天能不想兒子的時間,就是晚上和小孫子一起玩的那短短幾個小時。

  孫女今年10歲,這么長時間不見父親,小女孩心里早就明白了什么。“孩子懂事,從來不和我們說。”有一次,孩子的姥姥收拾房間,無意發(fā)現(xiàn)了孩子寫的日記。“上面寫著想爸爸,希望爸爸快回來,我看了心都要碎了。”

  思念·期盼

  見不到兒子我們絕不能倒下

  “永勝啊,濟南的霧霾天已過去了,忙完了就快點回家吧。”

  三年過去了,李繼平和文萬成天天都掛念著兒子。“他就和平時出差一樣,早晚都要回來。”李繼平說:“我兒子在馬來西亞那幾天,曾給朋友發(fā)微信說,雖然濟南有霧霾但外國的飯不好吃,想吃媽媽做的飯了。我們母子連心,我能感應到他在某處生活著。我要好好生活下去,見不到兒子,我絕不能倒下。”

  采訪結束后,兩位老人把記者送到了門外,雪已經停了,陽光很好,天很藍,“永勝啊,濟南的霧霾天已過去了,忙完了就快點回家吧。”

  (生活日報 記者 袁野 實習生 劉文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