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山東大學有個外號,叫做“亞歷山大”,意思是“亞洲歷城縣山東大學”。這個外號可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它的最早命名者是上海出版的新聞學刊物《語絲》,時間正是張宗昌督魯時期。

  對了,那時候山東大學的校長,就是張宗昌。

(張宗昌)(張宗昌)

  山東大學最早可以追溯到袁世凱所建的山東高等大學堂。清朝滅亡之后,高等大學堂漸漸不支,繼而解散,隨后在濟南的地面上,出現(xiàn)了六個專門學校。

  在張宗昌治下,這六個專門學校進行了合并,成立了山東大學及附屬高中。

  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王壽彭任首任校長。

  新建立的山東大學本部設在濟南趵突泉街工業(yè)專門學校原址,也就是現(xiàn)在桿石橋一帶。下設總務、教務、會計三個部門,學校設有文科、法科、農(nóng)科、工科、醫(yī)科等五科十三系。各科都設有大學預科。另設附屬高中,其中高中文科設在濟南北園,理科設在濟南東關。

  這個山東大學有兩個特點,凡是屬于舊的都是好的,凡是屬于新的都是壞的。比如說,碰見老師,磕頭跪拜就是好的,鞠躬敬禮就是壞的。學校規(guī)定,每逢開學典禮以及孔子誕辰,就要穿長袍馬褂,對孔子牌位行跪拜叩首禮。

  這個規(guī)矩是張宗昌定的,他非常推崇孔子,在剛來山東不久,他就到曲阜舉行祭孔典孔。張宗昌認為孔府是圣人之后,拜孔子,好像這樣能夠抬高自己的身份。

(王壽彭)(王壽彭)

  不過,那時候的青年,已經(jīng)不是清末模樣,結(jié)果當然是被全體師生一致反對,最后在1927年,王壽彭“拂袖而去”。之后就有了張宗昌親自當山大校長的故事。

  張宗昌就職演說,也很簡單,他對學生們說“要好好念書,不要鬧革命,注意你們的腦袋!”

  為了附庸風雅,體現(xiàn)自己大學校長的身份,張宗昌還刻過《十三經(jīng)》,卷首有一篇之乎者也的序文,最后署名“張宗昌”,不知道是誰為他捉刀寫的。

  除此之外,張宗昌還喜歡舞文弄墨。他覺得既然自己是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帶點斯文,實在不成體統(tǒng),于是他拜師學藝,一番苦練之后,張宗昌功力大進,不久便出了一本詩集,叫做《效坤詩鈔》,效坤是張宗昌的字。

  這本詩集,怎么說呢,基本上全是順口溜,有名的詩句有:“數(shù)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等。借助這本詩集,如今張宗昌在網(wǎng)上得到了一個新的外號:“打油詩之王”。

(張宗昌詩選)(張宗昌詩選)

  不過,最近張宗昌的女兒接受采訪時說,網(wǎng)上所傳的這些“打油詩”并非她父親所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張宗昌的詩文水平確實不高。

  除了擔任山東大學的校長,張宗昌沒事還喜歡去別的學校巡視,以體現(xiàn)自己對教育的重視。有一次,他來到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視察,校長完顏奎珍陪著他在學校走了一圈,當他看到學生在操場上練籃球的時候,不禁皺起了眉頭,對校長說:“以后多買幾個皮蛋子,給他們一人一個,不再叫他們幾個人搶一個了。”

  在張大校長的治理下,山東大學的教育質(zhì)量可想而知了,有些血性、有些本領的青年人都出外求學了。1928年4月,國民革命軍入魯,5月1日,濟南光復,“亞歷山大”也隨之完了。剩下的校舍與設備,由1929年在青島設立的另一個山東大學接收了。

(張宗昌手書,民生在勤)(張宗昌手書,民生在勤)

  再說回張宗昌,這個曾早年立志“吞扶桑”的軍閥,卻變成了叛國投敵的民族罪人,他被國民革命軍趕出山東之后,徹底成為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1932年的夏天,他被人暗殺在濟南火車站。

  暗殺張宗昌的人叫做鄭繼成,他是濟南歷城人。張宗昌生前長期盤踞濟南,禍國殃民,坑害了山東老百姓;想不到最后竟然死在濟南人手中,真是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朱文龍,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