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惟一可勸慰許多小白領的地方:或許你的收入還僅為他們的十分之一,但相對于他們的天花板,你們擁有的是整個天空。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白領們特別容易受傷的年代。
不僅受傷于王健林的“先定一個小目標,掙他一個億”,也會含淚跪于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裙下。

這是一個老梗了。北京一名顧客堅持認為煎餅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煎餅大媽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會少你一個雞蛋!”
作為小白領的顧客還在為一枚蛋錙銖必較,煎餅大媽早已晉級到“閻王爺還會少了小鬼的錢”的境界。
首富們高不可攀,煎餅大媽卻司空見慣。做個煎餅而已,沒什么科技含量,不需要寒窗苦讀,進入門檻極低,相比許多高大上的公司簡直微不足道……
但是,人家月入3萬元啊!在中國,對于八成以上的工薪族來說,月入3萬元也是可望不可即的吧!
所以,當時就有人開題探討“腦體倒掛”的問題了。
相對于小目標,小白領們感受到來自煎餅大媽濃濃的“惡意”,恐怕更強烈也更真實一些吧。
你們只管把首富叫“爸爸”,對于煎餅大媽們,永遠是一句“壞人變老”。
但小白領們的好處在于,終能明白煎餅大媽月入3萬元系合法所得,沒啥可說的。
唯有猛咬一口煎餅,用強大的消化系統來化解憂傷,將心態百煉成鋼,并繼續他的王者榮耀。
可是,對于小白領們來說,傷害永遠不會只是來自那個煎餅大媽,因為還有這個燒餅大叔。
在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靠一個個燒餅,不僅月入3萬元,而且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楊師傅做燒餅,從零基礎入行,受到吃貨們的追捧,還一度成為“網紅”,現在每天要賣三四百個。
這本來已是一個足夠勵志的故事,可是大叔的一番談話估計讓很多小白領頗為不屑。楊師傅說,曾經也有90后的年輕人來他的店里工作,有的是來拜師學藝的,有的是來打工的,但都沒留下來。
干得最長的,做了兩個多月;最快的,三天之后就走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在我這里每天工作大概6個小時,賺3000元,他們更愿意去送外賣。”
楊師傅輕嘆了口氣說,勤快點的外賣員,一天可做70單,每單至少能掙3塊錢,相比堅守一家小店,跑腿的活更受年輕人的青睞。
作為一個送外賣的,我首先要糾正一下楊師傅:再勤快的外賣員,一天也不可能做到70單,這是基本的人效。而且一般外單每單至少能掙5元以上。
當然,讓我更感意外的是,煎餅大叔居然指責90后“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可是,90后來你這里吃苦耐寂寞,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月薪3000元,還是為了拜師學藝?
為了錢,自然也會為了更高的收入而轉行。為了拜師學藝,依我看就是做個燒餅而已,三天足夠學會了,那還要耐什么寂寞?
可能我沒想到的是,這位煎餅大叔還真有一些傳統學徒制的觀念呢,以為真要一日為師,終身依附。年輕人還信你這套嗎?盡管月入3萬元,坐擁7套房產,卻終究不懂得用人市場的規律,也終究有他難以逃脫的局限。
對于煎餅大媽燒餅大叔們來說,他們的勤勞讓人感佩,但月入3萬元,很可能就是他們收入的天花板了。這是我唯一可勸慰許多小白領的地方:或許你的收入還僅為他們的十分之一,但相對于他們的天花板,你們擁有的是整個天空。
更重要的是,相對于那些大媽大叔們,你們更年輕,更了解互聯網啊。
(中國青年報)